|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戰略之舉 邁向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中國早已是公認的制造大國。如今,在這份堅實基業上,中國正推進一場大轉型,向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邁進。中國一年有近50萬億元的消費、超過50萬億元的投資、超過20萬億元的進口,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




中國文旅消費火爆。圖為重慶洪崖洞。


為何要推動中國成為“消費大國”?

消費是最終需求,但2024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44.5%。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居民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為56.5%,其中高收入國家為58.7%,中等收入國家為52%,而中國僅為39.6%。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的挑戰,消費要進一步扮演好主引擎角色,仍需加力。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經濟增長主要靠“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拉動,在當前投資更重質效、出口增長承壓之際,消費自然就被寄予厚望。

打造“消費大國”並非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

從經濟安全維度看,外需受國際局勢影響顯著,2020年以來全球貿易的劇烈波動便是明證,尤其是當前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損害全球經濟穩定,內需作為定海神針,能有效緩沖外部沖擊,提振消費也就成為中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話語權角度看,一個成熟的消費大國在全球貿易中擁有更大影響力,其消費偏好與模式將深刻影響國際市場格局,進而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話語權。


置於全球視野中,提振消費的意義更為深遠。它不僅關乎國內供需平衡,更影響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擴大內需將為各國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增量市場,有助於優化中國與全球的經貿關系。

這也是中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從衣食住行等傳統需求,到智能終端、文化IP等新興消費,市場需求日益多元,消費繁榮將帶動服務業等多領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老百姓拓寬增收渠道。

如何成為“消費大國”?

政策要發力。


即宏觀政策必須更加積極有為。中國宏觀政策已在轉向,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被置於今年中國經濟工作任務之首,各地相繼出台提振消費細則。

提振消費背後的核心在於讓居民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政策組合拳已然明晰:

通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構建長效增收機制,讓居民有錢可花;

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醫療、養老、教育等保障落到實處,緩解居民後顧之憂,增強消費信心;

通過優化消費環境,規范市場秩序,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舒心。

消費供給側的升級亦不可或缺。面對日益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中國正從放寬准入、減少限制、優化監管等方面入手,擴大健康、養老、助殘、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

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加碼拉動下,5月份消費增速跑出了2024年初以來最快速度。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