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又見砸窗,應急處置該如何應對"感覺悶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有媒體報道,青海西寧曹家堡機場一擺渡車20多分鍾不開空調,到停機坪司機遲遲不開車門,導致一旅客缺氧暈倒,最後乘客怒砸車窗,大家才得以出去。事件引發眾多關注。


7月13日,西部機場集團青海機場有限公司發布通報稱,事發時該擺渡車內有旅客反映悶熱要求開門,擺渡車司機確認空調處於打開狀態,下車檢查四周車窗處於開啟狀態,同時到車門處向旅客解釋有航空器滑出,暫時不能開車門。




視頻截圖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前不久發生的“火車砸窗事件”。略有不同的是,火車案例中空調發生了故障;在這起案例中,按照機場的回應,設施似乎沒有明顯的問題:擺渡車已經開了空調和車窗,只是因為“有航空器滑出”,出於安全考慮,暫時不能開門。

從事件的發展看,旅客有不舒服的體感也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還有旅客暈倒。雖然擺渡車“開了空調和車窗”,但並沒有提到當時車內的溫度是多少,這可能囿於技術原因,無法完全還原了。這至少說明了一種可能——哪怕硬件設施沒問題,但由於當時的戶外高溫天氣、車輛擁擠程度等情況,依然可能造成種種意外。


類似情況下,面對乘客“感覺悶熱”“要求開門”等訴求,應急機制該如何應對?

客觀來看,“感覺悶熱”是一種比較主觀乃至因人而異的感覺,不像溫度計,很難有一個可量化的數值。機場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提到,“西寧機場本來天氣不熱,很涼了”,似乎他並不覺得熱。但是對於擺渡車裡的乘客來說,感覺可能大相徑庭。到底依據是“我覺得”還是“你覺得”,其實決定了應急機制的運轉邏輯。


至少從最近一些案例看,“感覺悶熱”這樣的主觀感受,恐怕不能被輕易忽視。在這起案例中有乘客暈厥,在此前的火車案例中,也有“50多歲女性旅客反映頭暈”;此外,像熱暈、中暑的案例,在夏季的新聞裡也是層出不窮。

在全球變暖的當下,其實人們也需要一種新的健康常識:即高溫、缺氧的環境,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也很有可能產生突發風險。對於這些情況,應急機制恐怕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比如調低反應的閾值,建立“乘客不適預警機制”,在乘客提出不適的第一時間即予以充分重視,尤其更應該關注老弱等群體的感受。

此次西寧機場在通報中表示,“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及特殊事件應急能力,全力保障旅客出行體驗”,這無疑是一種理性的反思和積極的改進態度。

無論如何,乘客自行砸窗肯定是一種較為極端的狀況,不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常規辦法。希望各種交通工具乃至公共場所,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不是只依賴“技術參數”,也要重視人的“主觀感受”,開辟更多彈性處理的空間,這才是一種有溫度的服務意識。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