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政府暫停援烏關鍵人是他!主張聚焦抗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主張美國應該重新聚焦對抗中國。(美國國防部官網)

美國國防部次長柯吉伯是五角大樓最高政策官員,他一直希望將美軍的重點重新聚焦在對抗中國。6月初他向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提交一份備忘錄,說明烏克蘭美國武器的請求可能會進一步消耗五角大樓本就捉襟見肘的軍火庫存。這份備忘無具體建議,但部分官員認為它在五角大樓暫停部分對基輔軍援的決策起了作用,而川普總統隨後推翻此決定,繼續軍援烏克蘭。曾與柯伯吉共創智庫的前國務院官員米契爾說,柯伯吉強調美國要做出艱難抉擇來嚇阻中國,是因擔憂美國負擔過重,難以應對三線作戰。


華爾街日報》周日報導,柯伯吉(Elbridge Colby)的支持者指出,此事件正體現出他多年來努力兌現強化美國在西太平洋軍力承諾的決心。但同時也凸顯川普政府面臨的相對壓力,美軍已在中東對伊朗與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s)發動重大軍事行動,又持續對烏克蘭提供軍援。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前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說:“柯伯吉一直在深入思考,當資源受限時,美國該如何才能最有效自我保衛。很多政策制定者不願面對這個現實。”

柯伯吉拒絕接受《華爾街日報》有關他對援助烏克蘭或敦促亞洲與歐洲盟國提升國防能力的訪問請求。但他周六在社群媒體上表示,將繼續推動盟友增加軍費支出,即使某些國家“未必樂見這些坦率的討論”。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坦率的討論”包括施壓日本與澳洲明確表示若中國攻擊台灣,他們將采取何種軍事行動。這讓一些區域官員很意外,因為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避免明言若中國進犯台灣,美方將如何行動,連川普本人也未說清楚。《金融時報》日前披露柯伯吉對日本和澳洲施壓之事。


柯伯吉主張聚焦對抗中國,被視為“優先主義者(prioritizer)”,認為美國應減少亞洲以外的軍事承諾,騰出資源應對北京。他與主張美國全面從海外撤軍的“抑制主義者(restrainers)”及傳統共和黨鷹派立場不同。自奧巴馬政府起,歷屆總統都提倡將國安重心轉向中國,但實踐起來困難重重,不僅因亞洲以外的威脅持續浮現,也因五角大樓長期對歐洲與中東的承諾。

柯伯吉要求降低美軍在亞洲以外的部署壓力,這讓他與部分共和黨人意見相左。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政治學家奎尼克(Matthew Kroenig)指出,:“多年來,共和黨內的優先主義派一直主張美國不應攻擊伊朗或援助烏克蘭,因為我們需要保留資源以備與中國作戰。反觀川普總統則認為,『美國優先』需要美國繼續在全球多數地區介入。”


柯伯吉出身外交菁英家庭,祖父是前中情局長威廉柯伯吉(William Colby)。他在日本就學,當時父親在當地投資銀行工作,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再進耶魯法學院。柯伯吉曾撰文批評2003年入侵伊拉克及後續長期占領是“歷史性錯誤”,耗費巨大資源。他在2012年撰文反對轟炸伊朗核設施,稱這將讓德黑蘭更積極重啟核計劃。

他在川普第一任期內,出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主導起草2018年的國防戰略,推動五角大樓從反恐作戰轉向對抗中國俄羅斯。他的觀點曾引起當時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不滿,因過度聚焦保衛台灣。2021年柯爾比出版《拒止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一書,主張防衛台灣至關重要,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國日本菲律賓,構成五角大樓所謂的“第一島鏈”。他甚至主張,美國應考慮將俄羅斯納入對抗中國的聯盟;他也反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稱其面對俄羅斯攻擊風險高,卻無法為北約提供與此代價相稱的戰略利益。

柯伯吉目前在國防政策辯論及制定新國防戰略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這份戰略將決定未來數年美國軍費支出與部隊部署的方向。曾與柯伯吉共同創辦“馬拉松倡議”智庫的前國務院官員米契爾(Wess Mitchell)說,柯伯吉之所以強調要做出艱難抉擇來嚇阻中國,是因為他擔憂美國能力過度分散。米契爾說:“柯伯吉一語中的,指出問題核心:我們應將優先順序放在主要威脅上,即使這意味其他地區要做出取舍。人們或許不同意他的做法,但他是出於正當的擔憂,我們目前的資源不足以應對三線作戰。”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