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政府暂停援乌关键人是他!主张聚焦抗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国防部次长柯伯吉主张美国应该重新聚焦对抗中国。(美国国防部官网)

美国国防部次长柯吉伯是五角大楼最高政策官员,他一直希望将美军的重点重新聚焦在对抗中国。6月初他向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提交一份备忘录,说明乌克兰美国武器的请求可能会进一步消耗五角大楼本就捉襟见肘的军火库存。这份备忘无具体建议,但部分官员认为它在五角大楼暂停部分对基辅军援的决策起了作用,而川普总统随后推翻此决定,继续军援乌克兰。曾与柯伯吉共创智库的前国务院官员米契尔说,柯伯吉强调美国要做出艰难抉择来吓阻中国,是因担忧美国负担过重,难以应对三线作战。


华尔街日报》周日报导,柯伯吉(Elbridge Colby)的支持者指出,此事件正体现出他多年来努力兑现强化美国在西太平洋军力承诺的决心。但同时也凸显川普政府面临的相对压力,美军已在中东对伊朗与叶门叛军“青年运动”(Houthis)发动重大军事行动,又持续对乌克兰提供军援。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前顾问卡德威(Dan Caldwell)说:“柯伯吉一直在深入思考,当资源受限时,美国该如何才能最有效自我保卫。很多政策制定者不愿面对这个现实。”

柯伯吉拒绝接受《华尔街日报》有关他对援助乌克兰或敦促亚洲与欧洲盟国提升国防能力的访问请求。但他周六在社群媒体上表示,将继续推动盟友增加军费支出,即使某些国家“未必乐见这些坦率的讨论”。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坦率的讨论”包括施压日本与澳洲明确表示若中国攻击台湾,他们将采取何种军事行动。这让一些区域官员很意外,因为美国长期奉行“战略模糊”政策,避免明言若中国进犯台湾,美方将如何行动,连川普本人也未说清楚。《金融时报》日前披露柯伯吉对日本和澳洲施压之事。


柯伯吉主张聚焦对抗中国,被视为“优先主义者(prioritizer)”,认为美国应减少亚洲以外的军事承诺,腾出资源应对北京。他与主张美国全面从海外撤军的“抑制主义者(restrainers)”及传统共和党鹰派立场不同。自奥巴马政府起,历届总统都提倡将国安重心转向中国,但实践起来困难重重,不仅因亚洲以外的威胁持续浮现,也因五角大楼长期对欧洲与中东的承诺。

柯伯吉要求降低美军在亚洲以外的部署压力,这让他与部分共和党人意见相左。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政治学家奎尼克(Matthew Kroenig)指出,:“多年来,共和党内的优先主义派一直主张美国不应攻击伊朗或援助乌克兰,因为我们需要保留资源以备与中国作战。反观川普总统则认为,『美国优先』需要美国继续在全球多数地区介入。”


柯伯吉出身外交菁英家庭,祖父是前中情局长威廉柯伯吉(William Colby)。他在日本就学,当时父亲在当地投资银行工作,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再进耶鲁法学院。柯伯吉曾撰文批评2003年入侵伊拉克及后续长期占领是“历史性错误”,耗费巨大资源。他在2012年撰文反对轰炸伊朗核设施,称这将让德黑兰更积极重启核计划。

他在川普第一任期内,出任国防部副助理部长,主导起草2018年的国防战略,推动五角大楼从反恐作战转向对抗中国俄罗斯。他的观点曾引起当时国防部长马提斯(Jim Mattis)不满,因过度聚焦保卫台湾。2021年柯尔比出版《拒止战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一书,主张防卫台湾至关重要,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国日本菲律宾,构成五角大楼所谓的“第一岛链”。他甚至主张,美国应考虑将俄罗斯纳入对抗中国的联盟;他也反对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称其面对俄罗斯攻击风险高,却无法为北约提供与此代价相称的战略利益。

柯伯吉目前在国防政策辩论及制定新国防战略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这份战略将决定未来数年美国军费支出与部队部署的方向。曾与柯伯吉共同创办“马拉松倡议”智库的前国务院官员米契尔(Wess Mitchell)说,柯伯吉之所以强调要做出艰难抉择来吓阻中国,是因为他担忧美国能力过度分散。米契尔说:“柯伯吉一语中的,指出问题核心:我们应将优先顺序放在主要威胁上,即使这意味其他地区要做出取舍。人们或许不同意他的做法,但他是出于正当的担忧,我们目前的资源不足以应对三线作战。”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