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希望


国产GPU的生态突围

然而,这又是国产GPU最好的时代。


AI已成国力之争。《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中国2025年的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EFLOPS,增长43%。

同时,在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下,尽管英伟达深耕CUDA生态系统数十年,建立了护城河,但国产GPU面前有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IDC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另一方面,国产GPU产业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除了华为、寒武纪和正在排队IPO的“四小龙”,“中国英伟达”的名单里还有另一个实力派——海光。

近日,海光信息宣布计划收购中科曙光。根据7月9日发布的公告,双方正积极推进交易工作,尽职调查仍在进行中。如果这笔交易最终完成,海光信息和曙光信息的整合将打造出一个涵盖芯片、服务器等完整产业链的强大企业集团。



财报数据显示,曙光信息是海光信息的股东,这两家企业是最初起步于中国科学院的商业化机构。这一收购不仅能为海光信息提供技术和产品的互补,还能帮助其进一步丰富国产计算生态链,形成“芯片+服务器”一体化的竞争格局。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早些年国产GPU的生态比较单一,除了摩尔线程等少数最初以主打图形渲染的游戏芯片起家的厂商外,大部分国产GPU初创企业在起步阶段普遍选择避开图形渲染的“红海”,转而聚焦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专用芯片。华为昇腾系列正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舍弃图形功能,专攻AI算力。

“前几年,每个(国产AI芯片)品牌下面几乎都是两张卡,一片负责训练,一片负责推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市场格局在2024年底迎来剧变。英伟达高端产品供应受限扩大了市场缺口,与此同时,摩尔线程等早期玩家在图形渲染领域的量产规模仍在爬坡。更关键的是,市场对“图形渲染”等原生GPU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单一功能的AI芯片已难以满足。


随着英伟达芯片进一步被“阉割”和禁售,国内芯片企业进入一场“补位赛”。谁能填补英伟达“被阉割”的功能,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也促使了除华为、寒武纪、四小龙之外更多的国产芯片生态应运而生,比如瀚博半导体,作为2018年底成立的新兴企业,瀚博半导体将人工智能核心算力与图形渲染、内容生成、AIGC相结合,提供全栈式的芯片解决方案,瞄准多个市场需求。

同时,其他头部厂商的产品策略也在不断扩展。以沐曦为例,从一开始聚焦于数据中心市场的通用计算(GPGPU)到逐步拓展图形渲染,沐曦已推出了三大系列GPU产品:曦思N系列:专注于云端应用的智算推理芯片;曦云C系列:面向智算及通用计算的GPGPU芯片;曦彩G系列:专注于图形渲染加速的解决方案,能够同时服务于AI和游戏市场。

英伟达留下的“市场窟窿”正被快速填补。

另一方面,国产GPU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离不开扎实的创新土壤。此次冲刺IPO的“四小龙”中,有三家将总部设在上海。这并非偶然。作为全国最早将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确立为战略性先导产业的城市,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集聚了从硬件、软件、GPU、算法、模型训练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是全国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表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