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台商进军上海 打造农业黄埔军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是上海市的农业大区。 有台商在这里以台湾精致农业、自然农法架构,打造生态农园,希望将来能向外输出种苗、技术,并成为新一代台湾青农到大陆创业的农业黄埔军校。


崇明六六九生态园成立仅半年,初期投入占地40亩(约2.66公顷),以台湾精致农业、自然农法耕种,坚持不打农业、不施化肥,作物包含羊肚箘、紫糯玉米、百香果、地瓜叶等,也透过稻鸭共生种植稻米。 农场以外也经营民宿,并举办农业相关营队,以“农文旅”模式经营。

生态园创办人、崇明台协会长、上海台协永农工委会主委刘达纬表示,强调“农”摆在首位,意味着要先能做到农业有产出,如果每一个大棚都能满足支出,消费者到生态园买农产品、住宿、吃饭所产生的效益就会是“多出来的”。


展望未来,刘达纬说,未来定位是打造成整个崇明的“农文旅”公司,不仅止有这个基地,要有溢出的效应,除了扩大生产地,还要输出种苗、技术,建成民宿联盟等,复制生态园的成功模式,“大陆市场这么大,只要有一样是对的就可以做很大了。”



在沪台农业交流上,刘达纬提到,除了搭建两岸农业信息互换和技术交流平台,两岸现在都找不到年轻人从事农业,因此他将把农场打造成“台湾农民在大陆创业的黄埔军校”,建立两岸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孵化交流培训中心,透过合伙,为台湾年轻人提供辅导、技术和部分资金,否则两岸的农业环境、土地政策相差太多,不懂的话容易踩雷。


另一名在崇明岛上的台商吴宗哲,是上海耕旺园艺总经理,目前正有一项蝴蝶兰基地在崇明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建成,未来将成为蝴蝶兰种苗供应中心,会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后在基地试种并生产。 他从2003年到上海从事蝴蝶兰花艺事业,并在2008年开始本地化生产,基本上仅从海外引进种源,生产流程会在上海完成。

吴宗哲提到,各地消费者喜爱的蝴蝶兰颜色不尽相同,例如上海人不喜欢大红色,偏爱粉色、白色,北京则要越红越好,相比进口花卉,本地化生产可以更快了解本地市场需求,接轨消费者的喜好。 此外,目前我国最大蝴蝶兰生产基地在云南,由于当今物流太发达,使得上海成为百家争鸣之地,在本地生产则可体现没有经过长途运输、耐摆度较高等特色。


崇明岛上还有一家台商经营的崇台融合餐厅“知瑶小厨”。 老板刘育韦介绍,餐厅菜品以“融合菜”“特色菜”著称,包含台湾菜、崇明菜,甚至川湘菜、粤菜都有,有些菜是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天外飞来一笔。 例如,甜口的崇明糕炒入葱段、洋葱、酱汁成了一道咸口菜。 他分享,在大陆做台湾菜,包含食材的来源和调料未必和台湾相同,因此会思考如何结合台湾的做法和在地的食材。

刘育韦表示,“知瑶小厨”在2021年“最艰苦”的疫情期间开幕,但因为消费者不能离开上海市区,开始在市区周边旅游因此来到崇明岛,餐厅反而“因祸得福”。 2024年再将餐厅隔壁的仓库改建成咖啡厅。 他希望前来的顾客可以放松,享受眼前的餐食。

相比疫情期间有许多游客来到崇明,疫情解除后,岛上游客减少,刘育韦说,他目前将餐厅重心转向深耕岛上的居民。 至于自己餐厅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卷自己”,在维持菜品出餐状态的基本上,每季度还会推出新菜品,或者改动室内摆设,以做出细分市场。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