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国际话语权之战: 中国宇航员为什么叫Taikonaute?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国际地缘博弈,绝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就像语言与词汇的选择,从来都是话语权的体现。例如,为何中国的宇航员被称为taikonaute, 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cosmonaute, 或者astronaute呢?


Taikonaute这个词,很有可能来自海外的华语世界,是基于中国传统汉字的一种新创。“太空”,指的是无限的虚空,意为“宇宙空间”。西方媒体对“Taikonaute”这一词汇的采纳并全球推广,既体现了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也反映了对当今中国航天能力的认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taikonaute”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如今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

一如“cosmonaute”这个词在前苏联地区和国家十分常见一样。事实上,“cosmonaute”来自古希腊语,“kosmos”意为宇宙,“naute”意为航行者。


值得注意的是,“cosmonaute”这个词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尤里·加加林的升空。但这个词其实是由波兰科学家阿里·斯特恩费尔德(Ari Sternfeld)发明的。1934年,他在巴黎发表了一本相关着作。不过这部作品当时并未引起重视,于是他前往俄罗斯,在苏联航天事业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邀请下,开始在那里工作。

“Astronaute”一词,和“cosmonaute”一样,也具备古希腊语的根源:“astron”意为天体,“naute”意为航行者。“Astronaute”这个词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被广泛使用。还有另一个词,“spationaute”,是法国曾使用的对航天员的称呼,在法国加入欧空局之前较为常见,如今已经不怎么被使用了。


回到历史轨迹:太空竞赛和冷战,催生了词汇上的刻意差异化。1996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法国航天员克劳迪·艾涅雷(Claudie Haigneré)与苏联宇航员一同工作。同一种职业,却因政治因素,被赋予了不同的称呼。


无论词源如何,中国官方媒体在中文报道中仍然正式使用“宇航员”和“航天员”这两个词汇。但在面向外国受众的外文报道中,“taikonaute”这个词却被中国官媒频繁采用。这个不同于“astronaute”和“cosmonaute”的用词选择,强调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性。正如中国在国际交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loong”来代替西方语境中的“dragon”来指代中国新年中的龙形象一样,这种语言策略,是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抗击长期以来西方词汇在国际多领域主导地位的体现。

杜米特鲁·普鲁纳留(Dumitru Prunariu),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进入太空的罗马尼亚人。他在1981年乘坐苏联的“联盟40号”飞船进入太空时被称为“cosmonaute”。不过,在共产主义垮台、罗马尼亚加入欧空局之后,普鲁纳留则被改称为“astronaute”。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词汇,还有其他词汇可被用来称呼太空旅者。例如梵文中,“vyomanaute”是对印度宇航员的称呼。无论是“spationaute”“taikonaute”还是“cosmonaute”,这些词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职业。而那些未来的太空旅客,又将使用哪些称呼,或者又会创造出什么新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