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加州: 獨角獸創辦人 引爆硅谷創業圈怒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AI新創獨角獸Windsurf,被OpenAI收購的談判破裂後。創辦人竟然帶著核心團隊,直接跳槽Google,留下200多名曾為這間新創賣力、等待公司翻身的員工。這不是特例,硅谷的“新創信任契約”正被打破中。


想像一下,你辛苦工作多年,終於等到公司要被大廠以30億美元收購的消息,正算著手中股權准備財富自由,一切卻突然化為泡影。

這,正是AI寫程式新創公司Windsurf員工們的真實遭遇!


28歲的印度裔CEO Varun Mohan,在OpenAI收購案破局後,竟然拋下250名員工,帶著核心團隊投靠Google DeepMind,引爆硅谷創業圈的道德爭議。

獨角獸一日變棄嬰?

在Mohan的領導下,2021年才成立的Windsurf,短短4個月就吸引超過百萬用戶,且目前年營收已超過1億美元,是美國成長最快的AI獨角獸之一。

原先,OpenAI希望能以30億收購該公司,但卻這樁交易案卻因OpenAI與微軟復雜的關系而作罷。起因於微軟擔心Windsurf技術與自家GitHub Copilot產生沖突。

而Google則趁機出手,但提案讓人跌破眼鏡:不是收購整家公司,而是花24億美元挖走Mohan與核心團隊取得技術授權。

也就是說,Windsurf一夕間從獨角獸,變成創辦人帶著核心技術離開的空殼棄嬰。

幸好其對手Cognition出手收購,雖然價格據估計僅約3億美元,但承諾“100%員工都將參與財務收益”,並免除股權行使限制。

Mohan棄船的決定,引爆了硅谷創業圈的怒火。

硅谷人齊聲撻伐“船長棄船”


知名創投家Vinod Khosla在X上痛批:“Windsurf是創辦人拋棄團隊、不與員工分享收益的惡劣范例。我絕對不會再和這些創辦人合作。”

這位身價99億美元的傳奇投資人,曾是OpenAI早期支持者,投資5000萬美元。他將Mohan和WeWork極具爭議的創辦人Adam Neumann相提並論,強調“信任”在創業生態中的重要性。

收購Windsurf殘局的Cognition執行長Scott Wu也加入批評行列,指責Mohan違反了創辦人應該“與船共存亡”的行規。

另一間競爭對手,Replit執行長Amjad Masad在社群媒體積極招攬被拋棄的Windsurf員工。他痛批Mohan打破了硅谷的“社會契約”:“如果拚命工作最後還是可能被出賣,那還有什麼理由加入新創公司?”


另一方的辯護聲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批評Mohan。Y Combinator執行長Garry Tan為他辯護,指出超過40名創始工程師獲得7位數報酬,剩餘200人中,只有15名是去年才加入的工程師,大部分都是業務和營運人員。

Tan強調Mohan在極大時間壓力下為投資人保住了23億美元價值,並認為批評聲浪過於嚴苛:“他們建立了偉大的東西,值得更多贊譽而非批評。”

盡管爭議不斷,業界仍認同Mohan在AI開發工具領域的貢獻。他被視為“代理型IDE”(agentic IDEs)的先驅,這種工具將AI整合到整個寫程式的過程中。

新型態並購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Windsurf的人才挖角案並非特例。

近期Character AI、Inflection、Scale AI都經歷類似“分拆式收購”——大科技公司不收購整家公司,而是挖角創辦人和核心人才,取得技術授權。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92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