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基孔肯雅熱:"要命"的蚊子怎麼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諸葛瑞鑫

已經在119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傳播,約550萬人面臨這種病毒風險。基孔肯雅病毒到底是什麼?


7月25日上午,廣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並表示,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

北京疾控前幾天也就預防基孔肯雅熱發布了健康提示。其中提到,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輸入病例,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病例輸入的風險持續存在。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病毒會人傳人嗎?症狀有多重?該怎樣預防?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症狀以發熱、關節劇痛和皮疹為特征。名稱源自非洲土語,意為“彎脊之痛”,形容患者因關節劇痛彎腰蜷縮的姿態。

雖然大多數人不熟悉,但基孔肯雅熱並不是一個新的病毒。世界衛生組織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迪亞娜·阿爾瓦雷斯表示,大約在20年前,基孔肯雅熱疫情就曾在印度(专题)洋區域大規模暴發,約50萬人受到影響。

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就蚊媒傳播疾病基孔肯雅熱發出警報,提醒各國做好應對准備,避免疫情大規模暴發。迪亞娜·阿爾瓦雷斯說,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而且可能出現大范圍疫情,這給衛生系統帶來了壓力。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信息顯示,多數基孔肯雅熱患者為輕症,重症及死亡病例較為少見。傳播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在大多數熱帶國家存在。

2010年以來,我國曾報告來自東南亞非洲中亞等多個地區的輸入病例,並在廣東等地發生本地傳播。


如何判斷是否感染基孔肯雅熱?

關節疼痛、發熱……這些症狀讓許多患者感到不安。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

據廣東疾控中心介紹,通常有三個階段:

1、剛開始:通常以發熱最先出現,隨後出現關節疼痛等症狀,疼痛多出現在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指關節等小關節。


2、2~3天後:會出現皮疹,多為斑丘疹,皮疹可出現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5天就退疹。

3、整個病程通常持續5~7天,絕大多數患者病情較輕,個別患者關節疼痛可持續兩三個月。

多數患者症狀較輕,病程約1~2周後可自行恢復,致死率極低(通常低於0.1%)。但少數人群(如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現並發症,如長期關節疼痛(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心肌炎、腦炎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病毒會發生人傳人的情況嗎?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在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中國南方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並引發本地傳播。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

此外,有網友關心:如何判斷自己感染基孔肯雅熱還是登革熱?有何不同?

廣東疾控中心表示,雖然都是伊蚊傳播,但仍有兩個“不一樣”。

其一,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熱傳播快兩到三倍。

其二,雖然兩者症狀相似,都有發熱、皮疹症狀,但登革熱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關節痛,基孔肯雅熱是小關節疼痛明顯,個別患者持續時間較久。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