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從"密談"到"拒談":特朗普為何對普京轉向強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在蘇格蘭訪問期間再次談及俄羅斯問題,罕見表示“對普京非常失望”,並說“已經不再有興趣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話”。這標志著一貫主張“通過個人外交終結沖突”的特朗普,對普京的政策態度正在發生根本變化,這為俄烏沖突的下一階段走向投下了關鍵變數。


從“密談”到“拒談”

特朗普與普京的關系長期備受關注。從2016年大選期間的“惺惺相惜”,到2018年赫爾辛基峰會期間“力挺普京否認幹預選舉”,再到如今公開表示“已不願與普京對話”,其態度經歷了由“親近”到“切割”的劇烈反轉。


第一任期內,特朗普多次表示欣賞普京的“強人作風”,強調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系,同時還在競選和執政期間批評北約擴張政策。

俄烏沖突爆發後,特朗普仍避免直接批評普京,並且一再聲稱:“如果我當總統,這場沖突根本不會發生。”

重返白宮後,特朗普在上任頭幾個月中試圖通過“私密通道”推動俄烏和談:包括安排高層秘密通話、派出私人代表與克裡姆林宮進行接觸,甚至一度向媒體放風稱“和平窗口仍在”。然而,這一系列試探最終並未取得進展。俄羅斯方面並未對特朗普釋放的“快速和平”信號做出實質性回應,反而在戰場上加大東部攻勢,強化對哈爾科夫地區的壓力,這不禁令白宮俄羅斯結束沖突的意願產生疑慮。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特朗普對普京的態度發生轉變。此前建立在“私交”“交易”“通道外交”基礎上的構想,被更加冷靜而具防范性的政策姿態所取代。於是便有了這番意味深長的表態 ——“我對與普京的談話不再感興趣”。

這一變化,不僅是個人情緒的失望,也是在試圖“低成本解決沖突”的路徑被反復拒絕後,對對方意圖的結構性重新判斷。特朗普的俄烏路線,在這一判斷基礎上悄然轉軌。

重塑對俄路線


雖然特朗普依舊反對拜登政府的“無限援烏”政策,但如今其對俄烏沖突的政策邏輯已明顯發生變化。特朗普已不再試圖充當“中間人”,而是選擇以戰略收縮、明確邊界的方式,重新定位美國在沖突中的角色。

首先就是主動減少涉戰投入,明確預算削減和政策退場。特朗普政府在今年5月正式提交給國會的《2026財年國防預算》中,對烏援助額度明顯下降,削減了超過40%的對烏安全援助預算,並取消了原計劃中的“長期安全承諾條款”;此外,白宮也已在今年3月初宣布,暫停此前設立的“烏克蘭重建基金”審批流程,並凍結與烏克蘭財政部對接的雙邊援助談判。

其次是告別“個人外交主導”。特朗普競選期間就表示“我可以在24小時內解決沖突”,上任後,曾嘗試通過私人特使和非正式渠道與普京建立溝通機制。但在數輪秘密溝通未果、戰場態勢惡化後,如今轉變為了“不再對與普京對話感興趣”,顯然放棄了將沖突解決建立在領導人私下交易的設想上。此外,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今年4月也表示,美國將不再單方面提出停火草案或和平方案,“若歐洲與聯合國體系願牽頭調停,美國可以支持,但不會主導”。


最後,特朗普正在將壓力轉向歐洲,要求北約“接手”。特朗普反復表示“歐洲必須為自己的安全買單”,要求北約國家加大對烏支持,釋放出美國意圖戰略抽身的強烈信號。今年6月北約峰會期間,特朗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通話,明確要求歐洲國家“至少將對烏援助提升一倍”,並提出“美國不再自動履行安全空白責任”。

這些舉措都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目標並非直接終止沖突,而是退出沖突的結構性主導角色,並推動其轉型為歐洲自身的“地緣責任”。

“失望”與“拒談”背後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最新的“對普京失望”表態,不僅意味著個人關系的轉折,更是其多層次政治與外交博弈的一部分。

國內修形象:切斷“通俄”陰影。在目前面臨多重問題的情況下,特朗普急需擺脫“通俄門”殘留影響。在輿論與黨內保守派壓力下,通過公開“拒談普京”,他可以迅速完成形象反轉,塑造“清醒、現實、強硬”的外交領袖形象。

外交轉向:從主動斡旋者到旁觀者。特朗普一度試圖以“個人交易”主導和平,但如今的拒談反映出他對俄羅斯配合前景失去信心,也意味著美國將不再承擔解決沖突的道義責任,而是回歸“旁觀、疏離、重壓歐洲”的戰略姿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