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糖尿病: 每天一罐"無糖"汽水 糖尿病風險飆升38%?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工甜味劑曾被視為擺脫糖分誘惑的理想替代品,但它們真的是健康的選擇嗎?一項橫跨澳大利亞和荷蘭的最新研究給出的答案,讓人冷汗直冒。


研究人員發現,僅僅每天喝一罐人工甜味劑汽水,幾年後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提高38%。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含糖飲料所帶來的23%的風險增長。換句話說,所謂“無糖選擇”,在某些情況下或許更為致命。

這項研究以36,608名年齡在40至69歲之間的澳大利亞人為樣本,對他們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平均14年的跟蹤。參與者自報人工甜味劑和糖分的攝入量,研究團隊則通過健康檔案觀察他們是否發展成2型糖尿病。


Monash大學的營養學家Robel Hussen Kabthymer指出,無論是攝入糖分還是人工甜味劑,只要是每天飲用含甜味的飲料,其患病風險都會顯著上升。但令人驚訝的是,當研究將“體重”納入分析後,含糖飲料的風險關系消失了——說明體重過重是關鍵因素;而人工甜味劑的風險卻依舊存在,絲毫未減。

這一發現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真的了解人工甜味劑的影響嗎?目前,研究人員還無法斷言這些物質直接引發糖尿病,但風險的相關性已經非常明確。此前在其他國家的研究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警告,但由於各地使用的甜味劑種類和飲食習慣不同,全球范圍內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來自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生物醫學科學家Barbora de Courten提醒道,人工甜味劑常被推薦給糖尿病高風險人群作為“更健康的替代品”,然而這項研究表明,它們自身可能也暗藏危機。


研究推測,部分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影響血糖調節機制。例如,常見的阿斯巴甜,就曾被發現會觸發與糖分相似的胰島素反應。還有一些甜味劑會破壞腸道菌群,從而加劇身體對葡萄糖的不耐受。這些微妙但深遠的變化,即使沒有體重增加,也可能悄然推高患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近年來的研究還將人工甜味劑與大腦健康受損、心臓問題聯系起來,使人對這些“零卡神話”產生更深層的質疑。


de Courten強調,公共健康政策亟需升級,不應只盯著“含糖飲料稅”,還必須正視“無糖”飲料的潛在威脅。她呼吁未來的政策制定應更廣泛地限制一切“非營養型飲料”的攝入,包括那些被包裝成“更健康選擇”的產品。

畢竟,真正的健康,從來不是包裝說了算,而是身體深處的回應。



(示意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