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英媒:印度為何培養不出英偉達、DeepSeek?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時間8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財經記者漢妮·桑德爾(Henny Sender)周三發文,質問印度(专题)為何培養不出來英偉達、DeepSeek這樣的公司?

以下是文章全文:


今年,當DeepSeek一鳴驚人時,這款大語言模型被譽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它象征著中國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挑戰美國和硅谷主導地位的雄心。

然而在印度,DeepSeek的這一突破卻引發了沮喪與深刻反思。這個南亞國家向來以其優質工程人才為傲。畢竟,在英偉達開發最前沿芯片的工程師中,有不少就是印度人。他們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名校,以及本土競爭極其激烈的印度理工學院。

那麼,為何印度為何卻培養不出英偉達或DeepSeek這樣的公司?盡管坐擁優質人力資本和IT服務優勢,印度似乎仍與一系列尖端技術相去甚遠。

缺乏真正創新

印度多個行業正出現一個令人擔憂的模式:持續缺乏創新,”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駐新加坡董事總經理維努戈帕爾·加雷(Venugopal Garre)領導的分析師團隊指出,“這是印度幾十年來反復犯的錯誤。國內企業格局很大程度上由‘貿易商’和‘經銷商’(只做買賣和分銷,不涉及技術創新)主導,他們只滿足於打造品牌,卻把真正的創新拱手讓給了世界其他國家。”他們補充稱,這種情況在國防、太陽能、電子制造和汽車等行業都存在。


其他分析師可能還會把制藥業加進來。許多印度制藥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等待美歐藥品專利到期,然後生產仿制藥,而這些藥的大部分活性成分主要依賴從中國進口。




在那些批評印度在這些領域持續缺乏創新進展的人中,就包括備受尊敬的印度商務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今年4月,他在這一話題上的一段獨白走紅網絡:“我仔細研究了很多我們創業公司所謂的成功故事……我至少認識三四位億萬富翁,他們的孩子做的就是高檔曲奇和冰淇淋品牌。我對這沒什麼意見,但這就是印度的宿命嗎?印度的未來就滿足於此嗎?”

這位部長指出,相比之下,中國正在打造半導體芯片,以及以電動汽車和尖端電池技術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生態系統。

人才流失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在於印度持續的人才流失。以尼爾坎特·米什拉(Neelkanth Mishra)為例,他是印度總理莫迪經濟咨詢委員會成員、私營銀行Axis Bank首席經濟學家。20多年前,他從最負盛名的印度理工學院畢業。他透露,當年他那一屆計算機科學專業成績最好的30名學生中,不僅有多達26人定居海外,而且都已加入美國國籍。

這意味著,他們基本不可能回國效力,或許只有退休後才會考慮葉落歸根。正因如此,這些人才在美國締造了英偉達,而非在班加羅爾或海得拉巴。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