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廣島長崎核爆幸存者中僅1%因輻射患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80年前,為了結束二戰,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據統計,到1945年底,廣島約14萬人、長崎約7.4萬人因此喪生。然而,一項最新研究卻帶來了令人意外的發現:在這場浩劫中幸存的32.4萬人中,僅約3100人因輻射誘發的白血病或實體瘤去世或將去世,占比不到1%。這一數據顛覆了人們對輻射致癌風險的普遍認知。


布裡斯托大學風險管理學教授Philip Thomas主導了這項研究。他坦言:“輻射確實危險,但它引發的癌症風險比許多人想象的要低。”他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生物物理與化學雜志》上。Thomas曾長期在核工業工作,他擴展了日美聯合輻射效應研究基金會的分析,納入更多健康和人口數據,將研究對象從原有的8.7萬名“被爆者”樣本擴大到32.4萬名幸存者。這種全面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更清晰的圖景。

研究中,Thomas運用多種數學和統計技術,推算了從1940年代末到2055年(最年輕的幸存者將達110歲)的癌症死亡率。數據顯示,輻射引發的白血病風險在暴露後兩三年開始上升,約10年後達到峰值,而某些實體瘤的發病可能需要50年以上。令人驚訝的是,即便一些幸存者承受了高達2.25戈瑞的輻射劑量——相當於英國核工業工人年限劑量的100倍,遠超引發急性輻射病的水平——他們的平均壽命仍超過78歲。這表明,即使在極端輻射環境下,人體的韌性也超乎想象。


倫敦癌症研究所的癌症流行病學教授Amy Berrington對此評論道:“關於電離輻射風險的討論總是復雜且充滿爭議。有人誇大其危害,有人卻輕描淡寫。”她指出,Thomas的結論與此前關於廣島和長崎幸存者的研究大體一致,但她也提醒,需謹慎將這些發現直接應用於其他輻射暴露場景,比如核電站事故,因為劑量和環境差異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長崎核爆80周年紀念儀式上,日本首相石破茂發表講話,強調傳遞核爆“殘酷影響”的記憶至關重要。他提到,核爆不僅帶來即時的毀滅,還引發了長期的健康問題,比如癌症和心理創傷。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目前仍有約9.9萬名“被爆者”在世,其中4738人因輻射相關疾病獲得特殊醫療補助。Ishiba認為,揭示核爆的真實後果,是推動核裁軍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還帶來了一個令人寬慰的發現:至今沒有明確證據表明,遭受輻射的幸存者會將健康問題遺傳給下一代。Berrington特別提到,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暴露於高輻射的工作人員。這緩解了人們對輻射遺傳效應的深層恐懼,尤其是在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嘯引發危機後,疏散居民對此憂心忡忡。


從廣島和長崎的廢墟中走來的幸存者,用他們的生命故事訴說著人類的堅韌與希望。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們重新審視輻射風險提供了科學依據,也提醒我們,核武的陰影遠未散去,核裁軍的道路依然漫長。



1945年8月9日日本城市被原子彈轟炸後的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歐洲通訊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