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上廁所時使用智能手機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波士頓(专题)貝斯以色列(专题)女執事醫療中心 (BIDMC) 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上廁所時使用智能手機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上廁所時使用智能手機與痔瘡風險增加 46% 相關,”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BIDMC 胃腸病學部的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 Trisha Pasricha說道。“我們仍在探索智能手機和現代生活方式對我們健康的諸多影響。我們使用智能手機的方式和地點——例如在衛生間——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或許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痔瘡。如果你對痔瘡很熟悉,可以跳過接下來的幾段。“我們每個人的胃腸道末端都有痔瘡墊——由血管、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組成的血管墊,”帕斯裡查解釋說。“這是我們身體的正常組成部分。只有當它們充血時,我們才會注意到它們,那時它們才會出現症狀,被稱為痔瘡。”


“當它們充血時,通常會出血,讓人感到不舒服。外部的傷口會引起瘙癢。感覺就像有個腫塊,感覺好像裡面有東西,而且很難清理。然後這種情況就會導致惡性循環,讓疼痛加劇,刺激感也隨之增加。”

這項研究招募了125名4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計劃接受常規結腸鏡檢查。參與者填寫了關於人口統計學、體力活動、纖維攝入量和如廁習慣(包括智能手機使用)的調查問卷。使用羅馬IV問卷評估腸道功能和排便用力程度。進行結腸鏡檢查的醫生通過目測確認參與者是否患有痔瘡。


研究人員對智能手機用戶和非智能手機用戶進行了比較。統計方法用於校正年齡、性別、體重指數 (BMI)、纖維攝入量、運動量和用力程度等混雜因素。所有參與者中,66% 的人表示曾在如廁時使用手機。手機用戶比非手機用戶坐的時間更長:37% 的用戶每次如廁時停留超過五分鍾,而非手機用戶僅為 7%。人們在如廁時最常做的事情是閱讀新聞(54%)和使用社交媒體(44%)。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年齡低於非手機用戶,且運動量也低於非手機用戶。



結腸鏡檢查證實,43% 的參與者患有痔瘡。調整其他風險因素後,如廁時使用智能手機與痔瘡風險升高 46% 相關。用力排便並不能獨立預測手機用戶患痔瘡的風險,這表明坐著的時間與此更為相關。


“這項研究支持了我們給普通人的建議:把智能手機放在衛生間外面,盡量把排便時間控制在幾分鍾以內,”帕斯裡查說。“如果排便時間更長,問問自己為什麼。是因為排便真的很困難,還是因為我的注意力在別的地方?”

“當我們在智能手機上滑動屏幕時,很容易忘記時間——很多熱門應用程序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這個。但如果因為智能手機分散注意力而導致在馬桶上坐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可能會增加患痔瘡的風險。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但建議在需要排便時將智能手機放在衛生間外面,這是一個安全的建議。”


這項研究得到了其他胃腸道專家的評論,例如奧克蘭大學奧克蘭生物工程研究所胃腸道研究小組的研究員Jarrah Dowrick 博士。

“在我看來,這篇論文只是對如廁時間與痔瘡之間關系的一項隱晦的研究,卻用‘手機使用’這個更吸引人的噱頭來吸引更廣泛的關注,”道裡克說。“雖然現代屏幕成癮的現實確實讓智能手機的敘事更具吸引力,但真正的問題是,坐廁時間越長,痔瘡的發病率就越高。”

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令人驚訝的是,關於常見的痔瘡風險因素,例如低纖維攝入、用力排便、便秘、年齡、性別差異、懷孕和如廁時間,證據卻少之又少。像這樣的研究對於臨床醫生向患者提供循證建議至關重要。無論是否使用手機,這項研究都建議盡可能將每次如廁時間限制在五分鍾以內。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