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触目惊心事实被公开 美战争部要对北京动手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战争部的一位官员星期一(9月8日)告诉美国之音(VOA),五角大楼致力于保障纳税人资助的研究,而且川普政府正在采取果断行动,对抗北京“榨取性的做法”。此前,美国国会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最近两年来,五角大楼资助了数百个与中国的大学及与国防工业相关机构的合作项目,其中包括许多因与中国军方合作而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实体,使得数十亿美元纳税人的资金用于资助中国的军事机构。


美国众议院美国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在9月5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过去两年里,该特设委员会与众议院教育和劳动力委员会的调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美国大学并接触到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来推动其军事和技术崛起。

这份题为《鸡舍里的狐狸》(Fox in the Henhouse)的报告认为,五角大楼的研究与工程部未能保护纳税人资助的国防研究。报告对五角大楼并未明确禁止与美国政府黑名单上的外国机构建立研究伙伴关系的政策提出质疑。


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说,他们的调查发现,从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发表的约1400篇研究论文提到国防部的资助或研究支持也涉及与中国实体的合作,有700多篇出版物是与隶属于中国国防研究和工业基础的实体合作完成的。

这份80页的报告说,这些合作涉及敏感技术领域的研究,例如高超音速、量子传感、半导体、人工智能(AI)、先进材料、网络战、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以及下一代推进系统--其中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军事应用。这些项目共计耗费了超过25亿美元的纳税人的资金。

“所审查的案例揭示出一个普遍且令人深感不安的模式:即由美国纳税人资助的研究项目是在与中国实体合作的背景下开展的,而这些实体与中国的国防科研和工业基础以及国家资助的人才引进计划有直接的关联--其中很多实体已被列入美国政府多个机构的实体名单,”这份报告说。




资料照片:美国国会大厦。(2025年9月4日)

众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报告中的几个案例都指向重大的国家安全风险。它举例说,卡内基科学研究所一位接受美国国防部资助的核专家主要为五角大楼进行研究,但同时却在中国科学院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担任职务。

在另一案例中,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陆军研究办公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资助了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合作项目,重点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高风险决策问题。


报告说,这一课题可直接应用于网络战和国防领域。它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中国“国防七子”之一,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紧密关系而闻名。

在第三个例子中,2024年发表的一项关于纳米尺度光学器件的研究论文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AFOSR)资助,论文作者包括纽约城市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均由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SASTIND)共同管理,该机构专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科研工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导弹武器与运载火箭研发和生产基地,负责研发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

“这些合作正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其在经济主导、技术领先和军事现代化方面的战略目标--往往是以牺牲美国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导地位为代价的,”报告说。“原本旨在促进开放科学交流的机制,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演变为将美国纳税人资助的创新成果转移到一个危险的战略对手手中的渠道。”

报告说,未能有效保护美国科研成果免受敌对外国势力的利用,将继续削弱美国的技术优势,并危及国家防御能力。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