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華人深思:保守派家庭為何養出激進派兒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遇刺案件,讓美國社會再次陷入震驚與反思。嫌疑人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並非出身於一個問題家庭,而是生長在一個看似穩定、守規矩、甚至保守的環境中。


羅賓遜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母親是護理人員,二人都是登記在冊的共和黨人,一家人住在價值60萬美元的獨棟住宅中,曾經有過溫馨的家庭合影、假期自拍和慶祝子女上大學的喜悅。這樣的家庭背景,本應孕育出守法、勤勉的青年,然而結果卻是截然相反:一位年輕人走上了激進的道路,最終以暴力的方式回應社會與政治。這一反差,再次讓我們沉思,美國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is is Charlie Kirk’s shooter Tyler Robinson and his parents Matt & Amber Robinson of Ceder City, Utah.


His mom Amber is a social worker and works at intermountain health. pic.twitter.com/98Yv6MvenD— Nylah Lawrence (@bigb00tybarbiee) September 12, 2025

記憶

華人維權場景讓人深思

洛杉磯的華人,不知還是否記得,2018年我們反對大麻進入社區並獲得成功例子。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支持大麻進入社區,並且積極投身大麻行業的領頭人,是一群華人二代移民,也就是我們這些反對大麻進社區的華人的孩子。

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間,在洛杉磯的阿卡迪亞的華人家長,在街上舉牌抗議洛杉磯縣政府將無家可歸者安置到社區,因為一些精神不正常的無家可歸者會對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脅。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家長的孩子,在街對面同樣舉牌抗議,但反對的是他們的父母,斥責父母沒有愛心,不同情無家可歸者。

當時讓我意識到,美國教育出了大問題,他們在學校到底學習了什麼?

當我們認為,美國教育沒有規避黑歷史,勇敢承認販賣黑奴的黑暗歲月值得稱贊的時候。後來才發現,這種教育是在黑化白人,將整個“白人群體”集體貼上“原罪”的標簽,讓年輕一代白人背負無形的負罪感;與此同時,黑人學生則被不斷提醒,他們的不幸與不成功“都源於白人的壓迫”。這種教育模式不僅沒有緩解矛盾,反而制造了新的仇恨與對立。


而真實的歷史是:販賣和擁有黑奴的只是極少部分農場主以及奴隸販子,大部分從歐洲移民美國的白人,都過著相當貧窮的生活。而販賣黑奴也不僅僅是白人,還有黑人也參與其中,比如前副總統卡馬拉·哈裡斯的曾曾曾曾祖父,就被曝是臭名昭著的奴隸主,曾經擁有121名黑奴。

過去的歷史,我們只能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去理解,也要用當時的歷史價值觀去判斷。用當代的道德尺度去審判兩百多年前的歷史,只會讓年輕人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維陷阱。他們被教育成憤怒的批判者,卻缺乏對現實的務實理解。

反思


美國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美國教育體系到底是培養獨立思考的人,還是在灌輸一種帶有政治立場的價值觀?表面上,它強調“多元、平等、包容”,實際上,卻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一代充滿憤怒與對立的年輕人。

回到槍殺查理柯克的嫌犯泰勒·羅賓遜的成長歷史,就是這樣一個縮影。他來自一個保守家庭,還獲得了猶他州立大學的獎學金,這說明羅賓遜的學習成績相當不錯,父母的教育也被證明是成功的。結果到了大學以後,僅讀了一個學期就退學,並且變得越來越偏執。

如果說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那麼美國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氛圍就是“第二課堂”。問題在於,這個“第二課堂”正在系統地對年輕人灌輸某種偏狹的意識形態。

比如,在種族議題上,他們被反復告知“白人就是壓迫者”;在性別議題上,“傳統家庭觀念就是落後和歧視”;在政治議題上,“保守派就是仇恨和法西斯”。這種標簽化的教育方式,使年輕人天然帶著對上一代的對抗心理。久而久之,家庭內部的價值傳承被打斷,父母的努力和信念被孩子視為“過時甚至可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洛杉磯的華人社區,會出現家長和孩子舉著對立標語的荒誕一幕。父母強調安全,孩子強調“愛心”;父母擔憂治安惡化,孩子卻站在所謂“進步”的一邊。不是孩子不懂現實,而是他們被引導去用一種抽象的、理想化的“正義”去否定父母的經驗。這樣教育出來的年輕人,不再有社會責任感,而是沉迷於通過“政治正確”的姿態來獲取認同。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