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打算搬到离地球13亿公里外的地方?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又盯上一块自古以来不可分割、一点都不能少的神圣领土? 那么“幸运”被选中的,是土星旁的一颗冰卫星“土卫二”,这颗小小的冰球被认为可能藏有全球性海洋、甚至孕育生命。 如今,中国科学界已经开始规划一场庞大任务,要派轨道器、登陆器、甚至钻探机器人去直接挖开冰壳、探查暗海,说得更直白一点,是打算找到“宜居星球”。


土卫二又称为“恩克拉多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号于1980年代探测土星之前,人们只知道土卫二是一个被冰覆盖的卫星。 如果土卫二真的存在某种外星微生物,它们知道中国人要来了,会是什么心情?

卡西尼的意外发现


时间回到2005年,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飞掠土卫二时,科学家在数据里看到奇怪的讯号。 原以为是大气层,结果发现是从南极喷出的巨大水柱。 这些羽流里有水冰、有机分子,甚至还含有甲烷与氢氰酸,这些都被视为可能的生物迹象。

卡西尼号是继先锋11号、航海家1、2号后第四架前往土星的太空探测器,同时也是第一个环绕土星飞行的探测器。 从那一刻起,土卫二不再只是土星边缘的一颗小冰球,而成了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焦点。 它冰壳下的海洋,成为人类梦想找到地外生命的热门候选地。



中国的计划书

据行星学会2025年8月的报道,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SISE)提出了一个土卫二任务蓝图。 虽然还只是“草案”,但内容相当雄心勃勃:

1、轨道器:先绕行土卫二,利用激光干涉仪和红外光谱仪绘制冰壳地图、分析磁场,并挑选最佳登陆点。

2、登陆器:降落后进行现场测量,验证轨道探测的结果。


3、钻探机器人:计划往下钻5公里,穿透冰层,直接接触海洋边界并取样。

换句话说,中国打算不只“看”土卫二,还要真正“挖”进去。

技术挑战:冰冷的试炼场


执行这样的任务,难度可谓多重叠加。 首先,土星系统距离地球13亿公里,太阳能极弱,航天器必须依赖核电源,如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或小型核裂变反应器。 其次,与地球的单向通讯延迟可达70至90分钟,这意味着探测器必须具备高度自主决策能力,否则根本无法实时因应状况。

至于钻探,团队提出混合激光与热能钻探法:激光能避免冰快速汽化,热源则利用小型核反应器的废热来融化冰层。 这样能减少机械磨损和处理碎屑的问题。 钻探过程中,探测器还要利用惯性导航、激光雷达与声学定位系统,确保在冰层深处也能稳定运作,不至于钻着钻着就迷路。

假如真能抵达海洋边界,探测仪器将透过质谱、光谱检测碳、氢、氧、氮、磷、硫等六大生命必要元素,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分子。 这是任何行星探测中最令人振奋、却也最具挑战性的目标。

为何是中国

有人或许会问:中国为什么要瞄准这样的高难度目标? 答案之一是“延续逻辑”。 中国已完成近地小行星、火星探测,正规划木星与海王星任务。 土卫二正好位于外太阳系探索的中继站,是检验与锻炼技术的理想场域。

另一个原因是科学魅力。 土卫二南极羽流提供“免费样本”,不必像钻探木卫二那样穿透数十公里厚的冰层。 这意味着,中国若能设计精准的飞掠或取样,就能以相对较低成本取得高科学价值成果。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