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西贝错过了为预制菜正名的良机....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之所以会大战五天五夜,根本原因在于以贾国龙为代表的行业标准,和以罗永浩为代表的大众认知之间,对“预制菜”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贾国龙说西贝“100%不是预制菜”,底气来源于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按《通知》的标准,只有已经熟制、加热即食的料理包才算预制菜,其他都不算。在人民日报对《通知》的解读中,像西贝这样的连锁餐厅普遍使用的由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并不属于预制菜。


所以西贝才敢开放后厨供外界参观:你看我没有一个是做熟的料理包拆开加热的,都有现场熟制的工序。但当厨师在直播间里剪开来自中央厨房的袋装烤鱼扔进烤箱,甚至拿出保质期12个月的“现熬鸡汤”、24个月的“新鲜西兰花”,西贝多年的宣传和积累的口碑,在消费者心中立马崩塌了。

在大众的朴素认知里,别说即热的料理包,只要不是新鲜的食材,别管是中央厨房还是工厂,但凡经过工业流程,包括不限于冷冻、调味等,就是预制菜。于是大伙很容易就共情了罗永浩的立场:你贵可以,你用预制菜也可以,但一边用预制菜,一边卖那么贵,一边说自己都是现做,“就太缺德了”。

舆情汹汹之下,西贝最终道歉了。但西贝可能还是觉得冤枉,道歉公告里的整改措施也只是“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而非完全放弃半预制食材。毕竟在当下的餐饮业,真的能有餐馆完全按照现买、现洗、现做的“古法”经营吗?

西贝的“翻车”无法改变餐饮业广泛使用预制菜的现状,不管舆论如何抵制预制菜,大众定义的“预制菜”早已嵌入到食品采集、加工、料理等全流程中,再也不可能回到纯天然、零添加的田园牧歌时代。

而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即便官方出台明确的标准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条例,也很难监管实行。只要公众依旧恐惧预制菜,追捧“锅气”,那么一边宣传现炒现卖,一边偷偷用预制菜,也依旧会是餐饮业的常态。


被嫌弃的预制菜,真那么差?

僵持数天后,西贝的“嘴硬”付出了代价,演变成一场动摇根基的公关灾难。

虽不情愿,但贾国龙还是服软了,“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在致歉信里,西贝为了维护核心客群,将部分菜品原料从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转到门店现场加工,尤其是涉及儿童餐上,想办法消除家长的顾虑。


许多家长对预制菜的印象,来源于2022年“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当时就讨论过,中央厨房配餐究竟是不是预制菜。而更早关于预制菜的负面印象,得追溯到2017年,预制菜从业者郑义记得,那时媒体曝光了一些外卖商家“只需加热料理包就能开店”,引发对外卖食品安全的讨论。

近几年,“3·15”晚会上个别企业以次充好,将猪身上质量最差的淋巴肉加工制成梅菜扣肉料理包的画面,和自媒体里耸动的“科技与狠活”音效,几乎将预制菜和不卫生、不健康划上了等号。

但如果按照大众对预制菜的定义,从上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预制菜。我们平常吃的方便面、速冻饺子,火锅里涮的丸子、虾滑,煮面时用到的番茄罐头,都可以算作预制菜。

为什么这些不会像进入学校食堂和西贝后厨的那些预制菜一样轻易挑动大众敏感的神经呢?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