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不开玩笑,广东这个大国重器,真能"捉鬼"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的一处山坳,一个即将改变世界认知的大科学装置正在地下700米处悄然运作。

8月26日,由中国科学家主导、17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历经10年建设的“地下”球型装置,正式运行取数。科学家的计划,是寻找在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可以任意穿越物体且几乎不与物质发生作用的粒子——中微子。


因为过于神秘难料,物理界称它为“幽灵粒子”。有戏言称,“这就是‘阿飘’,也可以直接说是‘鬼’”“一天(科学家)能抓十几个”。

但实验物理学远没有外界想象的轻松。江门中微子试验探测器(JUNO)定下了一个看似微小,但对物理界而言难度极高的目标——找到中微子的质量排序。8月26日,项目牵头人、首席科学家王贻芳表示:“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从2013年立项到正式运行的10多年来,这一“大国重器”曾多次面临外界的质疑。倾注极高人力物力成本造就的“世界之最”,能否产生颠覆物理学的结果,或者换来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是未知数。

中国科学家的答案是,在科学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坚持自己。

这样的态度适用于任何想要做出创新成就的人。“科学如果在开始发现之前,你就承诺说一定能发现什么粒子,那么这个发现一定不会特别重大。”王贻芳说。往前走,与未知性共存,是JUNO代表的科学精神。


微小的与最大的

许多第一次见到JUNO的人,都会为眼前“大国重器”的规模和设计所震撼。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圆球型探测器,直径35.4米,放置于地下700米处,深44米的水池中央。球型 “外壳”由4.5万只“黄金眼”组成,远看就像地底伫立着一颗散发黄色光芒的恒星。

“黄金眼”名叫作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供科学界用软件分析中微子。为了让难以捕捉的中微子尽快“现身”,球型装置内部还灌注了2万吨液体闪烁体(简称“液闪”),规模是美国同类型中微子实验室的1667倍。总而言之,这个泡在液体里的“球”,是世界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代表了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最高水平。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