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巴菲特指标爆表 股市过热了吗?(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巴菲特指标“已飙至217%”


《CNBC》报道,美国着名投资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经最爱用来评估股市估值的指标“巴菲特指标”(Buffett Indicator),近日攀升至历史新高,引发市场对股市是否过热的担忧。

所谓巴菲特指标是指美股总市值除以美国GDP,常被投资人用来衡量股市市值与经济规模是否失衡。 在2001年《财富》杂志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巴菲特称这个指标“可能是衡量股市估值在任何时刻所处位置的最佳单一工具”。 知名对冲基金大老琼斯(Paul Tudor Jones)也曾引用过此指标。


巴菲特曾表示“如果这个百分比落在70%到80%的区间,买股票对你来说可能会有很好的结果。 如果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部分时间那样,那就是在玩火。”

报道指出,如今巴菲特指标已飙至217%,远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约150%,与2021年疫情时的190%。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股市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估状态,股票市值增长速度远超美国经济的实际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指标也发出类似讯号。 根据订制投资集团(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数据,标普500的股价营收最近攀升至3.33,创下历史新高。 相比之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为2.27,而后疫情时期最高曾达到3.21,但之后估值有所回落。

然而,也有人认为巴菲特指标可能已不再具有当年的意义。 过去20年间,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从资产密集型转向以科技、软件和知识产权为驱动。 《CNBC》指出,GDP与GNP可能低估了一个以数据网络与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价值。 因此,较高的股市估值或许对全球最具生产力与创新力的经济体而言,仍有其合理性。




不少人认为巴菲特指标可能已不再具有当年的意义。 (示意图,彭博)

近十年巴菲特指标都维持在150%到200%间

事实上,近十年来,美国的巴菲特指标长期维持在150%到200%之间,远远超过巴菲特当年划下的警戒线。 奇怪的是,市场并没有因此全面崩盘,反而在科技巨头带领下屡屡创下新高。 这不禁让投资人好奇,巴菲特指标是不是过时了? 它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的经济环境里,到底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在金融世界里,指标就像体检数据,能帮投资人快速判断市场健康与否。 巴菲特指标诞生于21世纪初,背景正是“网络泡沫”破裂的年代。 当时,无数网络公司股价被炒到天价,却几乎没有实际营收,最终泡沫一夕之间崩溃。

巴菲特过去提出了这个简单却直观的指标,将一国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除以该国一年的GDP。 如果比率偏低,代表股市可能被低估; 如果比率过高,则显示市场可能过热。 为什么GDP能拿来做分母? 因为GDP代表一国的实际经济产出,而股市的市值应该和实体经济有一定关联。 当股市市值远超过GDP,表示市场对未来的期待可能过于乐观。

在2001年的环境下,这个指标确实发挥了效果。 网络泡沫破裂后,美股市值大幅缩水,巴菲特指标也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投资人因此对这个简单的比例深信不疑,甚至有人把它当成“股市晴雨表”。

然而,指标的魔力往往取决于时代背景。 随着科技公司崛起、全球资金流动加速,股市和GDP的联动性逐渐松动。 巴菲特指标仍然可以提醒投资人注意市场是否过热,但它的准确度开始受到挑战。


1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