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特斯拉: 小鹏和特斯拉,谁是"物理AI"的未来?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紧接着,你注意到一个皮球滚向马路,瞬间预判到可能会有孩子追出来,于是,你决定提前减速。这就是预测与决策。


最后,你的脚踩下了刹车,车速平稳地降了下来。这就是行动与交互。

从“看见”到“看懂”,再到“预判”和“行动”,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正是物理AI追求的终极目标:让机器能自主、安全地完成这个闭环。


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从黄仁勋、马斯克到何小鹏,这些身处牌局中心的玩家,会不约而同地押注物理AI?

因为AI的价值,终究要落在改造物理世界上。无论是自动驾驶、工业制造还是家庭服务,最终都需要AI能指挥机器,在现实世界里“干活”。

AI一旦跨过这道坎,它就不再是飘在云端的工具,而是会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重塑整个实体经济。对于中国而言,这更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迈向“智能强国”,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再去看特斯拉,就会发现它最厉害的,不是电池或电机,而是被马斯克反复提及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这套模型就像一个通用的AI大脑,既能训练自动驾驶汽车,也能调教Optimus人形机器人。

以自动驾驶为例,这个“世界模型”本质上是为AI司机创造了一个虚拟驾校。这个模拟世界可以生成任何可能的极端路况,让AI司机“练车”。按照特斯拉的说法,AI在一天之内就能学习相当于人类几百年驾驶时长的经验。特斯拉的AI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指数级的速度迭代。

既然有玩家在先,我们还需要完全自研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数据主权。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本质上是移动的、全天候的“数据采集器”。它们所“看见”的道路环境、工厂布局,乃至家庭隐私,相当于数字时代的国土疆域。将这等规模的敏感数据交由他国公司处理,无异于将命脉交予他人之手。

第二,是产业主导权。物理AI,很可能就是下一代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那就意味着,将利润最丰厚、最具话语权的核心技术让给他人,自己只能做应用层的组装和集成。

更何况,特斯拉的“世界模型”源于其获取的全球数据,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复杂、最独特的道路场景和用户习惯,需要更好地理解并建模中国特有的物理环境。




可见,物理AI之争,超越商业与技术本身,它是一场关于国家产业安全与未来发展战略主动权的竞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领军企业。那么,谁能扛起这面大旗?

小鹏的三张技术底牌

最近,市场的目光聚焦在小鹏汽车身上。在2025年小鹏科技日上,小鹏一口气发布了四个AI应用: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鹏Robotaxi、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汇天飞行汽车。看似是跨行业,其实是为“物理AI”一个目标服务。

要让AI进入复杂物理世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AI如何思考、如何反应。小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二代VLA大模型,它最核心的特点,是让AI拥有“直觉”。

还是以前文提到的司机开车的场景为例,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看到路边滚出的皮球,会下意识地踩下刹车,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复杂的逻辑推理。但传统的自动驾驶AI却做不到。它需要先“看”到皮球(视觉感知),然后把视觉信息“翻译”成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指令(语言模型),再让系统“理解”这个指令的含义(规划决策),最后才“执行”刹车动作。中间的“翻译”环节,无疑拖慢了反应速度。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5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