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紐約新聞: 紐約時報:女性右翼領導人為何崛起?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高市早苗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高市早苗的當選是一個裡程碑時刻。日本上一次由女性領導還是1771年,當時在位的是後櫻町天皇。


高市早苗的當選意味著七國集團如今已有兩位女性國家領導人。她與意大利總理喬治婭·梅洛尼並肩而立。在她們之前還有三位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特蕾莎·梅和利茲·特拉斯,以及德國的安格拉·默克爾、加拿大的金·坎貝爾和法國的伊迪絲·克勒松。

注意到這個群體的共同點了嗎?

除了執政不到一年的社會黨人克勒松,其他所有七國集團女性領導人都來自右翼。

一個專屬俱樂部

全球女性領導人最核心的共同點是:數量極少。

由於人數稀少,且這些女性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當選,難以總結出規律。每個人的崛起都離不開獨特的背景環境。

這些女性的政治立場也各不相同:主張接納移民的中右翼人士默克爾與推動移民限制的高市早苗和梅洛尼截然不同。



喬爾吉婭·梅洛尼於2022年成為意大利首位女性總理。

並非所有女性領導人都來自右翼。放眼七國集團之外,不難找到左翼政府首腦的例子,比如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恩鮑姆和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

盡管如此,在G7這個工業化國家集團中,自由派政黨始終未能推出贏得選舉的女性領導人,這多少有些令人困惑。在美國,兩位最接近總統職位的女性都是民主黨人,卻均以失利告終。在英國,工黨從未選出過女性領袖。

這可能有些反直覺。通常情況下,是左翼明確倡導女性參政,往往通過性別配額等機制實現——如今全球約半數國家都設有此類配額。而右翼大多對這類措施表示反感,梅洛尼本人就明確反對。


高市早苗曾談及日本政壇女性的孤獨感,但她同時支持的某些立場在批評者看來反而阻礙女性發展。她反對修改要求夫妻同姓的法律,還支持保留日本皇室的男系繼承制度。

鐵娘子

我采訪的專家提出,可能有幾個不同的因素在相互作用。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比較政治學教授皮帕·諾裡斯表示,主要由左翼政黨推動的女性參政浪潮具有傳染性——不僅在國家內部,甚至跨越國界。

政壇中的女性越多,女性躋身領導層的可能性就越大,無論她們屬於哪個政黨。


德國社民黨於1988年推行性別配額制,這給保守黨帶來壓力,促使其在選舉名單中納入更多女性。在隨後的選舉中當選聯邦議院議員的就包括年輕的安格拉·默克爾。



一個研究現任及前任女性政治領導人的網絡的創始人西爾瓦娜·科赫-梅林表示,仔細觀察每位女性的個人崛起之路,確實能發現一些規律。

許多早期女性領導人都是在政治危機中以局外人身份掌權的。撒切爾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陷入經濟和政治動蕩時崛起;默克爾在21世紀初的腐敗丑聞後贏得黨內領導權;特蕾莎·梅則在脫歐公投後的混亂局面中成為領袖。



安格拉·默克爾出席2009年北約峰會。

如今,政治危機已成為常態。

這既助長了強硬右翼的崛起,又為那些能標榜自己與前任不同的領導人提供可信度。而角逐那些此前幾乎由男性壟斷職位的女性本質上就是局外人。

梅洛尼的當選發生在後貝盧斯科尼時代充斥男性荷爾蒙的十年混亂之後——這期間意大利換了六位總理。在法國,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勢力成為最受歡迎的政治力量,而該國在不到一年內就換了四屆政府。在日本,鐵娘子樂隊歌迷、業余鼓手高市早苗擊敗四位男性當選自民黨領袖,接手了這個支持率下滑的政黨,日本本身也正面臨頑固的經濟停滯。

右翼女性的崛起頗具看點,但也可能是短暫的。近幾十年來,議會女性人數的穩步增長是助力右翼女性掌權的因素,如今這一增長已陷入停滯。另一方面,法國定於2027年舉行下一次總統大選,而勒龐的支持率持續領先對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