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紐約新聞: 紐約淪陷?當孩子笑罵父母"愚昧" 文明正在崩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二,紐約投票日。鏡頭掃過幾個年輕的華裔大學生,他們剛從常春藤校園趕回來,穿著印著“社會正義”口號的T恤,笑著對記者說,他們“很享受看到父母痛苦的樣子”。那些父母,是在皇後區、布魯克林辛苦開餐館、跑卡車、打三份工的移民;他們許多人支持川普,相信勤奮是通往尊嚴的途徑。而他們的孩子,這些昂貴大學的產物,則以“進步”的姿態諷刺父母的“愚昧”。那種笑容,帶著一絲青春的自豪,也帶著文明內部的悲哀。

在這次選舉中,亞裔選民的表現耐人尋味。根據初步分析,在部分選區,華裔與亞裔選民對馬姆達尼的支持率高達六至七成。諷刺的是,這個群體曾是美國最典型的“自力更生者”。他們相信教育、相信家庭、相信市場,如今卻在意識形態上被“進步主義”徹底改造。美國的現實常常如此:一個來自第三世界的移民,抵達美國、在某個社區定居,不出十年,那片街區就被他重塑成自己曾逃離的第三世界模樣。這不是地理悲劇,而是思想慣性。


這種景象,就像是紐約政治生態的一面鏡子。那些手握碩士文憑、卻不相信市場的青年;那些口口聲聲談自由、卻渴望國家管一切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共同構成了馬姆達尼崛起的社會土壤。於是,一個來自精英家庭、接受私校教育的“無產階級扞衛者”,成了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個完美的象征。

馬姆達尼的當選,象征著美國大城市政治結構的一次深層斷裂。紐約不再由傳統工會、商界或族裔機器操控,而是被一群高學歷、低收入的年輕人推上了意識形態的前線。民主社會主義在紐約的勝利,既不是偶然的政治狂歡,也不是一場輿論泡沫,而是社會結構長期演化的必然結果。


他本人幾乎是這場變動的完美化身。1991年出生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幼年時期隨家人短居南非開普敦,七歲左右隨父母遷居紐約。他的父親馬哈茂德·馬姆達尼(Mahmood Mamdani)是哥倫比亞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後殖民理論學者;母親米拉·奈爾(Mira Nair)則是以《孟買啊,別哭》《密西西比情緣》聞名的電影導演。學術界與文化界的雙重背景,讓他從小浸潤在反殖民、反資本、帶有自我救贖色彩的“後現代進步主義”空氣之中。

馬姆達尼早年在曼哈頓上西區的 Bank Street School for Children 就讀至八年級,那是一所學費昂貴、以“進步教育”理念著稱的私立學校。隨後,他考入紐約最負盛名的公立精英高中之一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2010年畢業。這樣的成長軌跡,既屬於上層知識階層的典型,也預示著他後來政治信念的矛盾:一方面受益於體制的優越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卻執著於顛覆體制的道德沖動。


大學階段,他進入緬因州的新英格蘭私立文理學院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主修非洲研究,2014年畢業。該校素以崇尚理想主義和社會正義議題著稱。根據學院課程檔案,當時學生可以選修諸如“種族、土地與(剝奪)/(重新)占有”“環境不公與底層地理學”等課程,探討“種族、性別與階級在殖民和資本主義背景下的互動”。在這樣的思想土壤中,馬姆達尼的政治方向幾乎是必然的。

他在校期間創立了鮑登學院首個“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SJP)分會,公開呼吁抵制以色列大學,宣稱以色列學術界“積極參與殖民定居的罪行”。其畢業論文題為《法農與盧梭:被壓迫者的再發現》,顯示他深受第三世界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影響。

他是一個典型的精英出身者,卻熱衷於扮演“被壓迫者”的角色。這種角色塑造,與奧巴馬式的政治戲法如出一轍。奧巴馬雖然以“黑人領袖”的身份崛起,但他的成長環境幾乎完全是白人世界:他的母親與祖父母皆為白人,他的大部分教育和生活經驗都發生在非黑人的文化環境中。盡管如此,他依然善於在政治舞台上“打出種族牌”,將自己塑造成黑人族群的代言人。馬姆達尼更進一步,他不僅家庭優渥,甚至從未經歷過任何意義上的社會壓迫,卻要以“無產階級的扞衛者”自居。這種將特權偽裝成犧牲、將道德化身為政治資本的能力,是他與奧巴馬共享的最大天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