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数千密密麻麻的孔洞,竟是印加人的账本?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秘鲁一条岩石嶙峋的山脊上,一处由5000多个紧密排列的孔洞构成的奇特地貌,如同一英里长的巨蛇般蜿蜒攀上山体。十多年前,考古学家查尔斯·斯坦尼什(Charles Stanish)首次见到这片被称作“孔洞带”(Band of Holes)的巨型构造时,不禁惊叹——他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景观。


“这个遗址太让人着迷了,”他坦言。 这片遗址还有个名字叫蒙特西耶佩山(Monte Sierpe),也被当地人称为“蛇山”。自1931年美国科考队在秘鲁考察期间重新发现它以来,它就一直让考古学家和阴谋论者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任职于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斯坦尼什与同事开展了一项新研究,或许终于能揭开这个奇特构造在约一千年前被建造的缘由。


研究团队借助微植物学证据与无人机航拍影像推断,这成千上万的孔洞或许是用来统计当地族群向印加统治者缴纳贡品数量的。11月9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古物》期刊(Antiquity)上,文中还指出,该遗址的诞生时间其实早于印加帝国崛起之时。

如今的蒙特西耶佩山地处偏远,坐落在安第斯山脉的山麓地带,距离秘鲁南部城市皮斯科以东约20英里。但新研究表明,印加人之所以会征用这片遗址,是因为它曾是人们聚集的核心地带——人们在这里交换粮食、布匹、黑曜石与石器工具。

那些离谱的猜测

考古学家推测,“孔洞带”已有约1000年历史,而当地的钦查人在大约400年后被纳入了印加帝国的统治。钦查人曾在遗址附近定居,但考古学家至今仍未弄清,究竟是谁最先建造了这片孔洞构造。


这片遗址真正走进现代大众视野是在1933年——当时国家地理刊登了它的首批航拍照片。斯坦尼什提到,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伪考古学理论的“热门对象”,有人声称它与远古宇航员有关,甚至还将其和亚特兰蒂斯神话扯上关系。



研究人员借助无人机重新勘察了蒙特西耶佩山沿线的 “孔洞带”(Band of Holes),研究结果表明,印加人或许征用了这处曾为市场的遗址,用以向当地人征收贡品。| 国家地理图片集


而在正经的考古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更合理的推测:它可能是防御工事,可能是储物设施,可能用于收集雨水,可能用来捕捉雾气,也可能是种植作物的特殊场地。

大约10年前,斯坦尼什就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印加人或许用这些孔洞来核算贡品数量。如今的新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猜想,还指出“孔洞带”最初其实是个物物交换的市场。

不过研究人员也没有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它或许只是一处仪式性地画,就像著名的纳斯卡线条(Nasca lines)那样。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