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很意外 在中国无人问津的食物 到日本成顶流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东京池袋的一家麻辣烫店门口,下午两点仍有十几人在排队,队伍里以二十多岁的日本女性居多,她们举着手机拍照,讨论着要选哪些配菜。


“麻辣烫”相关的日语帖子在过去两年增长了近300%,成为日本美食话题中的热门关键词,麻辣烫在日本的定价让很多国内游客感到意外。

100克食材售价约400日元,换算下来接近20元人民币,一份正常份量的麻辣烫加上饮料,人均消费在1500日元左右,相当于1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国内足够吃一顿不错的正餐,但在日本却被定位为“轻奢快餐”。


价格高企并未影响生意,东京新宿一家分店的店主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周末的翻台率能达到平时的两倍,其中九成顾客是日本本地人,许多顾客成了回头客,每周都会来吃一两次。

日本消费者对麻辣烫的认知与国内大相径庭,在国内麻辣烫常被视为街头小吃,方便快捷是它的主要特点,但在日本市场,商家着重强调汤底中含有二十多种中药材,包括当归、枸杞、党参等,将其包装成具有养生功效的“药膳料理”。



这种定位恰好契合了日本消费者的健康饮食观念,加上可以自选蔬菜、豆制品等低卡食材,麻辣烫被打上了“健康”“低脂”的标签,在注重身材管理的年轻女性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

日本人对辣味的接受度一直不高,传统日料以清淡为主,即使是被认为“很辣”的咖喱,在国内也只能算微辣水平,但麻辣烫的“微辣”档位恰好适合日本市场,既保留了一定刺激感,又不会让人难以接受。

除了口味适配,麻辣烫的自助属性也是吸引日本消费者的重要因素,顾客可以自由选择食材和分量,这种用餐方式在以套餐为主的日本餐饮市场中显得新鲜有趣,不少日本博主会专门拍摄“选菜攻略”视频,教新手如何搭配出好吃的组合。


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不容忽视,当一位博主发布麻辣烫探店视频后,她的朋友、粉丝会纷纷去打卡,再把照片分享到自己的账号上,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传播浪潮,这种“从众效应”在日本社会尤为明显。

日本掀起麻辣烫热潮的品牌中,杨国福是最早进入且扩张最快的一家,但这个品牌的起点非常朴素,2003年创始人杨国福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门面,主要服务周边居民和学生。

杨国福决定开放加盟,并建立了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从底料配方到食材采购,从店面装修到员工培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手册。


海外市场的真正打开始于日本,2018年杨国福在东京开设第一家店时,团队对当地市场做了深入调研,直接照搬国内模式行不通,日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属性极为看重,单纯强调“好吃”不足以吸引他们。

于是杨国福调整了营销策略,门店装修采用简约的现代风格,摆脱了国内麻辣烫店常见的“街边感”,菜单上详细标注了每种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卡路里,他们重点宣传汤底的“药膳”属性,甚至在店内展示部分中药材的实物和说明。

这套组合拳收到了效果,东京第一家店开业三个月后开始盈利,半年后就有了稳定的本地客源。

疫情期间实体餐饮业普遍受创,但杨国福的日本门店表现相对稳定,一方面是外卖业务的增长弥补了部分损失,另一方面则是麻辣烫的“健康食品”形象在健康意识高涨的时期反而成了优势。

麻辣烫的出海只是中餐全球化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间,火锅、小笼包、肉夹馍、黄焖鸡等中式快餐品牌都在海外市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复制、有一定文化辨识度。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