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银巴铁路桥梁用橡胶"以次充好"?官方成立调查组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银巴铁路桥梁用橡胶材料“以次充好”问题,兰州铁路监管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


早前报道:核心指标仅为标准的15%,银巴铁路一桥梁用橡胶材料被指“以次充好”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年11月13日)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银巴铁路(包银高铁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施工现场发现,中国铁建(601186.SH)旗下中铁十六局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桥梁用橡胶材料疑似存在质量问题。记者随机抽取的多处已铺设三元乙丙橡胶板能轻易被割开、扯断,经送检,其核心指标数值远低于标准,主要成分也非三元乙丙橡胶。有专家指出,该材料“以次充好”会影响部分桥梁结构使用年限,同时也会给铁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施工材料“以次充好”

在银巴铁路桥梁建设中,三元乙丙橡胶板被铺设在铁路两侧混凝土电缆槽及桥两侧钢横梁之间,用以起到分散压力、减震缓冲和密闭防水等作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银巴铁路银川境内的多个施工现场发现,部分铁路桥梁上的混凝土电缆槽已铺设完成。记者对部分电缆槽下面的三元乙丙橡胶板进行现场测试发现,小刀可轻松划开该橡胶板,割下来的橡胶条,稍一用力就能扯断。被扯断的橡胶条断面较粗糙,像是由无数不规则大颗粒压制而成。

记者还发现,所有橡胶板均有四个孔洞以便于铺设,但部分橡胶板孔洞边缘较为粗糙,甚至还有不少橡胶纤维“毛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的三元乙丙橡胶制品截面比较光滑,不太可能呈现明显的颗粒状,如果截面较为粗糙,则可能是便宜的其他橡胶。

记者随后在一处钢横梁上随机取下一块橡胶板,送往专业橡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橡胶板拉伸强度仅为1.78MPa,仅为标准(“≥12MPa”)的15%,而材质分析显示,其主要材料也非三元乙丙橡胶,而是异戊二烯橡胶。


资料显示,相较于三元乙丙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耐候性较差,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明显不及三元乙丙橡胶。

施工单位:不了解材料性能只看抽检报告

为求证上述情况,11月8日,记者和中铁十六局银巴铁路项目部负责人张国俊一起查看了多处施工现场。记者抽取了几块已经安装好的三元乙丙橡胶板,现场测试情况和此前一样:橡胶板能轻易割开,割开的橡胶一扯就断。

对此,张国俊表示,不了解这种材料,也无法对“能割开、扯断”这种现象作出评判。不过随后他又表示,这种材料他们用得并不多。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发现,今年5月,中铁十六局银巴铁路项目部曾发布过三元乙丙橡胶垫板等材料的询价采购公告(以下简称“采购公告”),采购内容包括各种规格的三元乙丙橡胶垫板2.5万块左右。

张国俊称,该项目由衡水一家公司中标,目前已经进场的三元乙丙橡胶板有三个批次9000块。“都做了抽检,且从结果来看,三个批次都合格。”

记者在张国俊提供的第三批次抽检报告上看到,抽检数量为三块,拉伸强度一栏实测值为14.1MPa,高于“≥12MPa”的标准,结论为合格,其余各项指标也均显示合格。



上图为记者送检结果,下图为银巴铁路项目部采购公告中质量要求。制图刘超

为何同一公司供应的材料会出现两份差值巨大的检测报告?张国俊表示,不知道,但他们只看当时的抽检结果,合格就取货使用。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299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