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打"反日牌"!当下是北京最佳战略窗口期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引言:政治动员的永恒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始终有效的政治工具,这就是“反日牌”。它不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而是一张屡试不爽的内部政治动员卡。当中央权力式微、国内矛盾尖锐、或某一政治派系面临生存危机时,打出这张反日牌,往往能迅速整合民意、转移内部焦点、甚至为军事行动争取道义上的合法性。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内部的治理危机和权力争斗,转化为外部的民族存亡问题。

当下,围绕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所引发的激烈外交、经济乃至军事升级,其“反制”烈度远超以往。我们深究其因,会发现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数次重大“反日”行动如出一辙。本文将循着历史的脉络,深入剖析这一政治周期律,寻找当下反日背后的驱动力源自何方。


一、反日政治“合法性”源头:“五四运动”

“反日牌”的政治效力,奠基于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民族屈辱感和爱国主义意识。其中,“五四运动”是构建这一政治工具的奠基礼。

自甲午战争、尤其是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对日本的战略意图开始存有深刻的担忧。在巴黎和会上,列强们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全国性的爱国浪潮,一场“自发”的爱国学生运动爆发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五四运动的幕后推手其实是北洋政府的政治对手和政府内部的“野心家”,如国民外交协会的汪大燮、梁启超、熊希龄、顾维钧、军阀吴佩孚、驻美公使顾维钧、中华革命党总理孙文等。他们通过五四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北洋政府当权派,北洋政府内部的“野心家”为自己争取到了更高、更好的位置,在野的反对派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一杯政治佳酿和残羹冷炙。

此后,“爱国”与“反日”形成了牢固的政治等式,而“亲日”则几乎等同于“卖国”。任何政权或政客,一旦被贴上“亲日”或“卖国”的标签,其政治合法性便立即遭受致命打击。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成为了后世所有政治家在面临困境时,随时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巨大能量场。它赋予了“反日”运动一种天然的道德制高点和不可辩驳的正确性,为一切内部权力斗争披上了“救亡图存”的外衣。




二、军阀混战中的权杖:利用反日牌争夺道义高地

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混乱年代,“反日牌”迅速成为各派系争夺中央权力的重要权杖。


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首的势力,在与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较量中,成功地利用了反日情绪。段祺瑞为巩固自身统治,曾多次向日本借款(“西原借款”),这一行为被直系抓住痛脚,大肆渲染段祺瑞“卖国”和“亲日”,成功地在道义上压倒了皖系。直系通过将自己塑造成“反日爱国”的一方,赢得了部分社会舆论和南方势力的支持,加速了皖系军阀的倒台。

在那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舆论和道义似乎是次要的,但事实上,谁掌握了“爱国”的话语权,谁就能更好地招兵买马、争取国际同情、瓦解对手的军心。“反日牌”在此刻成为了权力斗争的“核武器”,发射后足以将对手的政治基础夷为平地。

三、军事绝境中的转折:冯玉祥的“北上抗日”与存兵自保

中国近现代史上,把“反日牌”打得最出彩的无疑是“倒戈将军”冯玉祥,他首先“发明”的“北上抗日”口号堪称经典。

1930年,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中央军胜利告终,冯玉祥的西北军遭受重创,军事实力被大大削弱,面临着被蒋介石彻底收编或解体的命运。在军事上已处于绝境之时,冯玉祥果断地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