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空城计?诸葛亮:那都是后人替我吹牛x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如果对中国古代兵法有点了解,哪怕听过点评书演义,看过两眼三国的朋友肯定知道一个计策,空城计。这招算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的代表计谋,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率大军一路进逼,兵临城下。诸葛亮手头只有两千五百人,要想逼退对面十五万大军。怎么办?最后,诸葛亮选择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一个兵都不漏出来,司马懿看这劲头,觉得诸葛亮一定有诈,设好了伏兵等自己往里钻,当即决定撤兵。


这段儿不论是在京剧作品还是其他地方剧里,都被演了无数遍。甭看小说戏曲里,这个计策被诸葛亮用的很好。不过,在正史上,诸葛丞相就没用过空城计,这计谋也远没有一般人吹得那么好使,真把空城计这一套玩起来的另有其人。

诸葛亮用空城计这一段不算罗贯中自己虚构的。在西晋的时候,有个叫郭冲的人写了篇《条亮五事》。在这篇文章里举了五件诸葛亮不为人所知的异事,与法正辩法度,观色而见刺客,孔明拒贺,取信与军,还有空城计。其实,郭冲这篇文章就跟“孝庄太后秘史”,“慈禧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属于博人眼球的。在西晋,这种写名人奇闻逸事,听名人八卦的风潮尤其兴盛。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就对诸葛亮的事迹非常着迷,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欢这一口,那下面这些文人自然都愿意写相关题材的东西,这才有的这篇把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的《条亮五事》。


后来,陈寿在编《三国志》的时候觉得这篇文章太扯淡,一条没用。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还专门分析了郭冲这篇文章,里面错误一大堆,最终结论四个字,胡说八道。后来人们越来越崇拜诸葛亮,郭冲这篇文章就被后人添油加醋,抄来抄去,写进小说演义里。

虽然诸葛孔明没干过,但在三国之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人在实战里用空城计这一套了。在《左传》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鲁庄公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66年,当时楚国令尹子元,令尹其实就相当于丞相,他带大军进攻郑国。当时楚国势力正盛,郑国已经从当年的大国混成路人甲了,谁来都能踩两脚。郑国虽然向齐国求援,但这两边距离差的太远,齐军也没那么快赶到。势单力薄的郑国无力抵抗,子元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郑国都城跟前,眼瞅着郑国就要给人灭了。在最后关头,郑国大夫叔詹就用了空城计拖延,特意让城门大开。



◇ 图为连环画中的叔詹形象


面对这个场面,子元就开始疑神疑鬼了,郑国这么大大方方放他进城,肯定有后手埋伏。而且他不止怕埋伏,子元打这仗背后还有点私人原因。他是前代国君楚文王的弟弟,他哥文王死后,他跟宫殿里摇铃铛勾引自己嫂子文夫人,结果被嫂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说你堂堂令尹,不去外面打仗谋取武功,天天跑寡妇跟前搞不正经的,真不是个男人。子元也要点颜面,决定带兵打一回仗给嫂子看,这才有的这趟伐郑的事。子元担心这要是在最后关头挨了埋伏,灰溜溜跑回去,自己颜面可挂不住,嫂子的事肯定是吹了,所以一时举棋不定。

就在他犹豫的这几天里,齐国援军到了,有齐国助阵,打下郑国都城已经不太现实了,子元决定撤军。为了防止自己撤退的时候被郑齐联军追击,子元也玩了个空城计,他在夜里撤军,而且走的时候不动军营,旗子都不收。郑军从城里看过去,发现楚军营寨依然立在那,上面大旗飘扬,觉得楚国阵脚未乱,也不敢贸然出城。于是,吃了空城计的子元也借着空城计成功撤兵。子元伐郑这一段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

在之后的朝代里,空城计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尤其是三国。只不过在三国正史里,第一个用空城计的是曹操。公元195年,这时候曹操还没成为一方霸主,吕布发兵进攻曹操。人都打到跟前了,好死不死曹操手下的人马正好都派出去收割麦子凑军粮了,就算找回来也得要时间。当时,曹操手里能拿来打仗的不过千人,为了逼退吕布,曹操连女人都动员起来,刻意选了一处树林旁边扎营。吕布军队走到跟前,看到军营旁边丛林密布,觉得曹操这人这么狡诈,肯定在其中设有伏兵。于是,决定先往回撤个十几里地,做好准备再行进攻。这一撤就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重新召集了人马,真的设下了伏兵。而吕布为了防备曹操埋伏,第二次进攻的时候,只用轻装灵便的步兵。结果,他算到了第一手没算到第二手,曹操的伏兵步骑混用,轻装步兵根本没法抵挡骑兵。最后,吕布大败而归。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