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10位極具影響力中共同路人 非自己初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瞭望東方周刊》第399期封面

  從末路人到同路人


  他們本不是共產黨的同路人,是國民黨制造了太多的末路人

  一個午後,余則成打開收音機,傳出了來自延安的聲音:“要走就走大路,大路上風景好。”“作者:晚秋”。---共產黨又多了一個同路人。

  電視劇《潛伏》中喝洋墨水的學生妹晚秋,之前的“代表作”是:“憂傷被淚濕壞了翅膀,甲骨文說我太古老,一滴血落在粉嫩的腿上,油紙傘說浪漫已經死掉。”

  “同路人”作為專有名詞,本就是文學的范疇:是由托洛茨基於1923年首先提出來的,指的是蘇聯文學中,資產階級作家和無產階級作家之間的一個作家階層,在政治上同情並擁護蘇維埃政權,但世界觀還不是無產階級的。


  朋友,可以不是同志。

  除了筆杆子,槍把子、鋤把子、錘把子,甚至印把子,都扛在肩上加入進來,隨著步履的顛簸上下晃動,構成了行進中的中國的一道多樣的天際線。

  路,是從沒有路走出來的,路也是被走寬的,越來越多的人並肩同行,小路成了大路,支流成了主流。我們想要探究的是他們何以從彼路渡到了此路。


  “路”是中國150年來最大的政治隱喻。鴉片戰爭以降,聞人、文人憂於廟堂、慮於朝野的主題就是找一條路。洋務派、維新派、立憲派、改革派、革命派,一條一條地試過來。辛亥革命之後,又有實業救國、主義救國、民主共和救國多條道路,也揭開了中國政黨政治的序幕。

  既然是在摸索,且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就難免反復地變道,你走了我的路,我走了你的路。最容易串的兩條道是國民黨、共產黨。在當時中國的多個黨派中,國共兩黨是共識最多的。

  在大陸並存的短短28年中,兩黨合作的歷史長達14年。中國共產黨的“同路人”,占多數的不是魯迅等文學家,是廖仲愷、李宗仁等國民黨人。這部分人成了共產黨的同路人,恰恰不是因為國共的相同點,而是兩黨的不同點。

  第一次國共合作就摻雜了國民黨內不少的反對聲。這種僵硬而矜持的姿態,決定了自1921年至1949年的28年間,國民黨從來沒有真正意識到共產黨的生命力有多強大。三年解放戰爭,只是到了最後一年,國民黨才惶惶然地發現,身邊包括“朋友”全是敵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