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直击:卑诗省在中国江浙沪"卖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0月16-19日,卑诗省政府贸易投资办公室执行总监麦震(John Mcdonald)的足迹踏遍上海、南京与宁波三市,此行的目的是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卑诗省资源类、新能源等产业项目。但此行能否取得理想成果,他坦言“需要时间来检验”。


  “中海油(Cnooc) 1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Nexen)存在加拿大政府审批变数,这或多或少让我们公司开始重新评估投资加拿大矿场的可行性。”一位与会的中国企业家坦言。如果加拿大政府审批风险只是“百里挑一”,那么环保许可、原住民支持与否、投行融资对赌等投资隐患,更是国内企业投资加拿大矿产失败的“常见症状”。

 


  “在卑诗省,煤炭、铜、黄金与白银储量分别达到200亿公吨、0.6亿公吨、4000公吨与3.3万公吨。”面对浙江省能源集团、沙钢集团、国信集团、江苏雨润、上海电气、申能集团、万向资源等江浙沪三地大中型企业海外投资部门主管,麦震不忘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介绍卑诗省矿产投资的前景,尽管矿产储备的亮丽数字未必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情划上等号。

  在卑诗省(上海)投资推介会,多位企业海外投资部主管对记者表示,加拿大日益严格的资源项目并购审批门槛,正让他们重新评估在加投资矿产的可行性。

  麦震说,按照加拿大投资法(Investment Canada Act)审批程序,加政府有权审核并阻止任何投资额超过3.1亿加元的境外机构投资案,尤其在原油等战略性资源类公司被外资收购时,政府在审批时会兼顾公司并购是否涉嫌市场垄断并损坏加拿大利益,及收购方是否存在非市场化运作等。

  “卑诗省绝大多数铜煤金银矿场收购投资,都无需面临国家审批风险。”麦震努力化解中国企业家的顾虑,他强调卑诗省的基层矿产勘探享有20%省级税收抵免与15%联邦税收减免,是加拿大税收优惠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但要打消中国企业的顾虑,绝非易事。

  一位中国大型企业海外投资部主管直言,两年前他花费1200万加元投资一家已拥有采矿权的卑诗省铁矿石项目。由于矿砂主要用水洗,加方为防止被污染的水排进加拿大江河,对矿场执行严格环境审查。为此他花费近3个月完成环境许可评估,仅开采设备租赁成本与当地员工成本,每天损失约3万加元。此后,他又修建了一条铁路运输铁矿石到附近港口。


  “国内银行愿意提供内保外贷方式解决修建铁路贷款融资问题,但从准备贷款质押物到贷款获批,又停工2-3个月。”他说,最终他所在公司损失超过200万加元。

  环境许可审查、原住民“支持”变数、政府审批风险成为国内企业家在投资推介会反映最多的投资顾虑。麦震解释,卑诗省已聘请专业矿业投资运作人员,向中国企业解决各项实际矿产投资环节的操作合规问题。


  相比中国企业的踌躇心态,国内外银行则不遗余力地推销各种加拿大矿产并购开采融资方案。在卑诗省三地投资推介会,不乏农行、浦发银行、蒙特利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身影。

  多位国际投行人士提供的结构性矿场并购开采融资方案,内容大致类似。通常有两种,一是年息高达10%-15%的开采贷款融资;另一种则是在开采贷款利率降至5%的基础上,投行有权在矿场开采到一定阶段,按一定价格将债权转成矿厂的20%-30%股权。

  “附加条款可以变更。”一位加拿大投行人士说,比如换成融资方——投行从每吨矿产销售利润中抽取20%-30%红利,但前提是矿场开采量达到规定数额。

  “魔鬼总是藏在细节里。”一位熟悉矿产并购开采融资的国内企业家直言,结构性开采融资条款都对矿产品位高低执行严格规定,如果实际矿产品位与勘探报告不一致,投行会追索超过20%年利息作为利益补偿。由于这些条款通常出现在合同不起眼处,容易被国内企业家忽略,但投行却能借助其中的文字游戏赚取不菲收益。如,企业家没有分清矿产勘探报告里矿物资源量(地下有多少矿量)与储量(可开采矿量)内涵,造成实际开采量低于勘探报告预估值,投行以产量未达到预期为由,追索高额利益补偿;或中国企业在拟定收购矿场独家销售权条款时,没对“可卖矿石量”做具体约定(按市场条件还是按实际矿产品位),也让投行有机可乘。

  部分中国企业家则另辟蹊径。北美投资讯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司徒富(Kelvin szeto)表示,去年以来,加拿大各家交易所资源类上市公司高管,都前往中国寻找投资者。部分公司花费数十万加元向当地政府申请某地域勘矿权,公司登陆加拿大创业板后,四处寻找中国投资者出资数百万美元完成初期开采可行性报告,换取上市公司控股权。一旦拿到采矿权,加机构所持股份账面回报高达5-10倍,却将矿场开采环节所面临的严格环保评审程序留给中方。尽管多数加机构身称一旦矿场进入开采生产环节会有超过10倍回报,但考虑到初期开采可行性报告误差率高达30%,意味着30%中国投资者在收购处于勘探环节的矿产类上市公司时,已注定失败。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