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周恩来 闻之丧胆的伍豪事件内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伍豪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的笔名。1968年,北京大学有学生向中央反映“伍豪事件”(即1932年2月,国民党用“伍豪”的名义发表周恩来宣布退党的声明),毛泽东一开始沉默不语,后亲自批示“送林彪同志阅后,交文革小组各同志阅,存。”并称这是“国民党的造谣污蔑”。原江青机要秘书阎长贵撰文《“伍豪事件”的原委》披露,伍豪事件是周恩来文革中经常纠结并终生难忘的一块心病,周恩来为了他一生的清白,直到进入手术室前都念念不忘,足见他用心良苦。


  

  1964年2月27日,周恩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


  我一向认为周总理在文革中是累死的,气死的,使他最生气的事件之一,就是所谓“伍豪事件”。“伍豪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从文革中的后续事件说起,探讨一下它的由来原委。

  文革中伍豪事件的缘起

  1967年的5月,天津南开大学造反派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报纸里翻到一则“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有人告诉他们,“伍豪”就是周恩来。他们把关于这则启事的材料送到中央文革


  于是,江青等人就把它当作投向周恩来一发重磅炮弹,开始借端发难。这就是文革中的“伍豪事件”。

  周恩来为什么又叫“伍豪”?据邓颖超秘书赵炜的文章说,五四时期,周恩来和一些热血青年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他们不想用自己的真名,就以抓阉的形式取代号互相称呼,邓颖超当时抓到的是一号,就叫逸豪,周恩来抓到的是五号,就叫伍豪。年轻时,周恩来很喜欢这个名字,曾用它作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国民党也知道伍豪就是周恩来


  江青拿到这则启事,5月17日,报送林彪周恩来、康生,并附信说:“他们查到一个反共启事,为首的是伍豪(周xx),要求同我面谈。”随信附上红卫兵交来的上海报纸上刊登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

  周总理收到江青的信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邓颖超,他们二人都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再一次搞清楚,给历史留下一个真实的记录。邓颖超把西花厅的工作人员都召集到一起,包括秘书、卫士、司机和厨师。邓颖超向大家简单讲了讲这件事,让秘书赵茂峰去北京图书馆借来1931年和1932年上海出版的几种报纸,大家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找起来。

  报纸太多,而且是竖排,找一条一二百字的小消息挺困难。大家耐着性子,坚持一张一张地翻。查到《时报》在1932年2月16日、17日两天刊登了这则启事,18、19日,《新闻报》刊登,《申报》----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在20日、21日也登了。周总理很认真地阅读了这则启事,然后说:“再查,还有一条消息是当时在上海的党中央反驳国民党的。”于是大家又查,查了很多报纸都没有找到这条消息,后来还是在2月22日的《申报》广告栏里查到了。那则只有45个字的启事是这样写的:“伍豪先生鉴:承于本月十八日送来广告启事一则,因福昌床公司否认担保,手续不合,致未刊出。申报馆广告处启。”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