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热帖:加拿大长大的孩子与中国不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加西综合)记得《非诚勿扰》一个加拿大青年,他的志向就是挣更多的钱然后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遭到主持人的冷嘲热讽,其实这是大多数加拿大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从小就是接受这种教育,孩子的区别在于家教不同这是事实。这种观念中国人很难理解接受,因为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教育


很多家长移民加拿大,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穷的,对人的塑造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如阳光雨露,滋养茁壮禾苗。




中国家长总是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华裔孩子血液中也有成为精英的愿望。在北美长大的华人孩子,在父母的期望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不光重视学习,而且全面发展。他们愿意奉献社会,也有更开阔的视野。

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与中国长大的很不一样。在加拿大生活久了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回国看到中国学生一回到家就埋头在功课堆里,用功到深夜,往往觉得他们的生活太枯燥乏味了。很多家长接受了加拿大的教育理念,不但督促他们学习,也支持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全面发展。不管是读公校还是读私校,在加拿大上大学还是去美国名校,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除了学习成绩,还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

逃脱了繁重的功课压力,避免了数不清的考试折磨,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天性,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

邢剑群的女儿胡晓丛6岁来到加拿大,在国内没上过学。来加拿大后上一年级,她对学习的概念就像当地人那样,学什么都是因为感兴趣,对分数和考级不在意。

邢剑群和丈夫对孩子管得不多也不细,让孩子天性自由发展。他们尊重女儿,也信任加拿大的教育系统。让她欣慰的是,在加拿大的教育环境中,女儿非常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她自学能力强,成绩不错,目前在UBC读科学系一年级。

记者采访邢剑群时,她推辞说,我女儿没有先进事蹟,也没上美国名校。当记者告诉她,只是分享孩子的教育心得和成长经验时,她才讲述了女儿的故事。

凭兴趣学习不问功利

胡晓丛很小就学习琵琶。刚移民的时候,家住高贵林,胡晓丛在当地多元文化节上表演,加拿大国庆节期间也曾在温哥华中山公园演奏《春江花月夜》。她一直是学校乐队成员,演奏萨克斯风、黑管等乐器。她参加童子军的空军,是军乐队成员。

邢剑群说,女儿学习的时间不多,不是书虫,邢剑群曾试着建议她先学习再去参加活动,女儿不愿意,说:“我都学了3小时了!”

胡晓丛在高中时选了研究矿石和石头的课程,还学习了社会公平课,这些都对上大学没帮助。只要她感兴趣,并不在意是否与上大学有关系。她对邢剑群说:“你怎么老问‘这有什么用吗’?我学这个是因为喜欢。”

上英语AP课,胡晓丛与同学们一起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并把演出场面录像。因为同学们都是边笑边演,所以剪接比较难。做这件事胡晓丛很有兴趣,她从网上下载剪接软件,花很多时间把片子剪接得浑然一体,还配上了音乐,放到YouTube 上。

女儿从很小开始,选课都是自己决定,邢剑群说,我看不懂她的课程,也懒得去搞清楚,信任孩子就好了。邢剑群这一代人,在中国学习都很努力,她很纳闷孩子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时间玩。女儿开玩笑地说:“你是无趣(Boring)的人。”女儿不与别人比学习成绩,也不与别人比上的学校。女儿上高中的时候,邢剑群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成绩排名。她对女儿说:“学校应该贴个榜,这样才能知道每个学生的名次。”女儿说:“不能这样,成绩排在后面的同学会很伤心的。”


胡晓丛的数理化比较强,综合素质好。在课堂上喜欢发言和提问,经常引发同学们的讨论,帮助自己和同学们更理解课堂的内容,这使老师很欣赏她,对她评价很高。上UBC大学她没有主动申请奖学金,不用申请的奖学金,她自动得到了几千元。

能吃苦有爱心的孩子

胡晓丛参加童子军空军的军训时,自己把裤子熨得笔挺,皮鞋擦得锃亮。冬天要去雪地里野营,她自己早早地起来,背着像她个头那么高的大行李,出发了。邢剑群说:“真不知道她的主动性从哪里来的。”

2001年,邢剑群家从高贵林搬到兰里,不到12岁的胡晓丛找了份送报纸的工作。家里不需要女儿挣钱,她却主动要打工。平时的工作量还可以,一到节日,报纸加了很多广告,分量就是平时的两倍了。天黑下雪,她也不要家里人帮忙。一个人推着小推车,把报纸送到80户人家。有人家里有狗她会害怕,大冬天挨着冻也不叫苦,她说要锻炼自己,要做到能吃苦不娇气。

胡晓丛还找过一个快餐店的工作,与同事们轮流做卖汉堡包和打扫厕所的工作。有时候,厕所堵住了,看了直想吐,也要把它清理干净。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厕所清理好。有时候本来上4小时的班,接班的同事请假,领班让她顶班,她就同意了。打电话回家跟妈妈说:“如果我不顶班,他们会忙不过来的。”


谈到女儿对她的关心,邢剑群很感动。去年春节丈夫回中国过年,邢剑群一个人在家。女儿在UBC住校,路途很远,但她一定要回家陪妈妈过年。邢剑群说,路这么远,你不用回来,等爸爸回来再一起过年吧。女儿说:“中国人在不同的城市都要回家过年,我一定要陪你过年。让妈妈幸福很重要。”坐车回家,单程要两个半小时,跟妈妈吃过晚饭,再坐车回去,来回用5个小时。而且那时候她正在准备考试。每年父母的生日,女儿都很重视一定会做礼物,烤蛋糕,向父母表达爱心。

胡晓丛对不认识的人也很体谅。全家出去吃饭,邢剑群说,饺子没熟,菜太咸了。女儿小声提醒他,旁边儿的桌子上工作人员在吃饭,如果里面有厨师,听到会很伤心的。她对动物也有爱心,看到大热天乌鸦在叫,就从家里拿一碗水给乌鸦喝。

有责任感关心社会

邢剑群说,女儿关心社会,与加拿大的教育有关。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形势,培养环保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不但关心身边的人,也关心全人类。因为做了大量义工,胡晓丛被就读的Walnut Grove中学授予杰出贡献奖。

胡晓丛关心时事,看到世界上哪里有人在受灾,哪里有人在受苦,她都很在意。海地发生地震后,她请妈妈邢剑群收养一个黑人小孩,做她的弟弟妹妹。邢剑群说:“我要上班,没空照顾小孩。”女儿这才作罢。

几年前,胡晓丛与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我和我们俱乐部”(Me 2 We club),目的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组织募捐活动,将5000元捐给海地建设污水处理系统,8000元帮海地建小学校。2012年万圣节,胡晓丛和同学们在在临近社区收集了4536罐食物,捐给食物银行(Food Bank)。

胡晓丛为了慈善筹款,做过各种各样的义工,烤蛋糕义卖、洗车、到商场门口唱歌募捐。她做的义工,很多是没有留下记录的,她对此并不在乎。

每年在兰里的一个大广场上,都举办癌症协会筹款的活动。有一年在活动前,胡晓丛骑自行车把踝关节摔骨折了,动了手术,打了止痛药,包着绷带。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休息,而是赶着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告诉大家每年因为癌症死了多少人,请大家对防癌治癌做出奉献。她让妈妈把信发到同事的邮箱。邢剑群说,同事们很感动,有位同事捐了50元,说:“我父亲就是因为癌症去世的。”

邢剑群说,女儿每年感恩节去一个大教堂帮忙准备免费晚餐,为贫困人士分发食物。有一年,因为人来的多了,食物不太够。一位女士一直把晚餐传给别人,轮到她的时候鸡肉不够了,盘子里放了一些鸡皮凑够。那位女士显得有点伤心,胡晓丛看了很难过。她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筹款,使每个来参加晚宴的人都得到充足的供应。

看到女儿总想捐多一些钱支援有需要的人,邢剑群就鼓励她说:“你好好学习,以后当医生,可以多挣一些钱,把生活所需以外的钱捐出去。”女儿觉得她的建议值得考虑。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6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Note:
  • 加西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或许可,严禁转载或摘录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6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9 游客 [省.何.幽.十] 2014-08-24 00:51
    不要在鼓吹奴性了,九月还不知道能否开学? 其实你的时候,就装孙子吧
    评论8 游客 [九.西.周.语] 2014-08-23 23:30
    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接触了几个家长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本地人的教育好坏不便评价,但是华裔子女加受到的加拿大教育根本没有文章里赞扬程度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是自以为是,自私自利,没有公德心。那些在国内上过小学后过来的学生更是集合了两个国家的卑劣的道德品行。那些鼓吹加拿大教育出来的都是爱心饱满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评论7 游客 [族.父.吴.亡] 2014-08-21 09:05
    好文,我回国的感受就是这样的,国内孩子自私缺乏修养不是偶然的,社会大环境就是缺失信仰和畸形价值观。要赶上西方文明,光口袋里多了钱,还差太远
    评论6 Anthony Ji 2014-08-21 08:19
    评论 5 _BBCODE_WROTE:
    环境不同,再中国需要竞争才能生活更好。加拿大没有这种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在加拿大像在中国那样有竞争意识,你的孩子会有更好前途,你也会更自豪。

    中国的竟争造就了孩子自私,狭隘,太功利,没有道德感和同情心。我问过不止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要不要啊?他们的回答千篇一律是:不要!反过来问一下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同样问题,答案全是:要!你希望你的孩子是这样的有前途的人吗?你会为你有这样的孩子自豪吗?
    评论5 游客 [省.何.幽.十] 2014-08-21 05:10
    环境不同,再中国需要竞争才能生活更好。加拿大没有这种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在加拿大像在中国那样有竞争意识,你的孩子会有更好前途,你也会更自豪。
    评论4 游客 [容.月.农.共] 2014-08-21 01:29
    即使移民来到这里也一样,无论受过多高的教育,也不会正视自己的这些劣根,内心依然充满着阴暗,言传身教到下一代,终究改不了被别的民族看不起的那德性。
    评论3 游客 [稷.香.载.说] 2014-08-20 17:07
    懂得1+2等于多少的人很多,但加拿大的教育更让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数学太好,可以马上回中国去竞争。父母亲不要认为社会欠你的。你想要什么,社会就应该给你什么。想想你为社会贡献了多少。
    评论2 游客 [当.干.有.求] 2014-08-20 16:16
    就那么简单?不洗脑、就是空脑壳。1+2都得用计算器。像好多白人一样。
    评论1 游客 [称.昔.衰.篇] 2014-08-20 15:34
    我的目的很简单,不想孩子被洗脑,生活在淤泥里,做个正直,懂独立思维的人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32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