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新疆问题的出路与治疆战略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 解决新疆问题的目标底线


  思考解决新疆问题,首先要注意“以道统器”原则和“理想与现实”相并重原则。如果抓不住新疆问题的症结、大方向、大原则,而只是从具体的“器物层面”着眼,哪怕用意良好,结果也可能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如果只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置公平、正义、民主原则于不顾,且不说不可能找到解决之道,就算是退一万步找到了,也是不正义、不可欲的;但反之,如果单纯地从美好的理想出发,而不考虑现实条件,那么结果不仅难料,而且也可能导致灾难后果。

  那么解决新疆问题的基本原则或基本目标是什么?就是谋求两千万新疆各族人民的和谐、共存、共荣,这是衡量其他一切目标想象或方案设置的基本底线。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实际却未必如此。一方面,谋求新疆人民的共同福祉,得到国家和社会主流舆论的肯定,但实际中并未得到有效、全面的落实,族群边界与贫困富裕边界重叠明显,而不少人则将其简单地归因于市场竞争的自然优胜劣汰,从而理所当然地放逐共同发展原则。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新疆是属于维吾尔人的新疆,汉族是外来者,持这种观点的激进者,以实际行动谋取新疆分裂,而非激进者,虽不否认国家的权威,但在内心却认可或同情分裂之为。反过来,政府则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说法,在严格控制、打压分离主义思想时,又常常过分压抑、伤害一般性质的维吾尔民族的自豪感与族裔文化认同;而被压抑者,也同样祭起“自古以来的”逻辑,公开或私下里来证明新疆是维吾尔或突厥民族家园的合法性。结果在新疆内部,新疆究竟是属于谁的之争,相当程度上就放逐了新疆是各族人民共同家园这一理应具有的共识。如果没有这种共识,那么新疆问题则就永无解决之日。尽管限于篇幅和主题,本文无法讨论这一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将谋求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福祉,作为我们思考解决新疆问题的基本底线。所以像谋求新疆独立这种诉求,虽然不是不可以讨论,但其作为一种排斥性的解决方案,自然不被纳入这篇篇幅有限的文章中,更不用说分裂是一条根本走不通的、只能将两千万新疆人民陷于种族仇杀之境的死路。



  二 制度路径的思考


  现有解决新疆问题的看法,大致可分为“制度路径”和“措施方案”两类。不满于现行民族制度而谋求变化的制度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种:实行联邦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放弃现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联邦制之设想与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之观念,都可归为“自治”这一大类中,前者属于高度自治范畴,它需要国家现行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前提(即由现行一党执政的中央集权制,变为多党制的宪政体制);后者或可名之为低度自治,即在不改变现行国家基本制度的条件下,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自治权。尽管两者存在自治强度的差异,但它们共有相同的前提性判断,即现有的制度无法很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所以要通过更有效的少数民族自治制度的落实,来还权于少数民族。而这恰与近年来广为热议的所谓“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判断大相径庭。“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立论者认为,新疆、西藏等地的民族问题之所以日益激化,主要原因就在于建国以来所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强化、固化了民族意识、民族差异;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公民法律面前的不平等,所以必须放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施行公民在法律、政治上的一律平等,并大力促进民族融合(这里主要针对的是胡鞍钢的“第二代民族政策”观,他与马戎先生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理论的重大差异,请参见姚新勇:《中国大陆民族问题的“反思潮”》)。两类观点之分,既是理念的差异,也是实事判断的差异。限于篇幅理念之分存而不论,让我们来看哪种观点更靠近事实。

  首先,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强化了特定民族意识之看法,对于某些少数民族来说(如白族)可能是全然如此,但对于像藏、维吾尔这类“大少数民族”来说,则就有些似是而非了。这些民族因为人种、语言、文化、信仰、“世居”地理等因素,早在现代民族意识建立之前,就具备了相当的“民族潜质”,就是国家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现代民族国家、民族独立、民族自治为人类一般标准的今天,他们也会自然将差异性潜质,发展为特殊的民族意识,而且这一进程至少早在现代中国时期就开始了。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客观上有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但没有这个制度,在全球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逻辑下,这些“大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是很难消除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