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如何引导年轻人走向古典?(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年轻人、古典,两者本身仿佛很不协调,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新鲜事物,离古典文化越来越远。对于这一点,学者叶嘉莹有很深的感悟,汉学家叶嘉莹对此非常担忧,中国古诗词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引导年轻人进入这座宝山,是当务之急。


  

  传统文化的现状令人担忧(昵图网)


  家学深厚:读书当从识字

  中国新闻网介绍,九十高龄的叶嘉莹出生在一个旧式家庭,幼年并未进入当时的一般小学就读,父亲成了她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导她“读书当从识字始”:“比如一个兴字就有不同的读法,当作动词讲‘复兴’,当作名词就用作‘兴趣’(兴为四声)。”

  “古人写诗有三种开端,即赋比兴,在这里,兴要读成四声。赋是直言其事,有什么就说什么;‘比’则如《硕鼠》,要讽刺剥削者,用大老鼠来做比喻,是由心及物;而‘兴’则如《关雎》,由物及心,因为看到一对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它们有如此好的伴侣,人不也应该如此吗?”叶嘉莹同时解释,目前对《诗经》一些词句的理解也是有偏颇的,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指的是有内在美德的女子才是男子的好配偶,而不是指外形苗条的女子。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叶嘉莹说,只有先把字认清楚了,才能把书读懂。诗歌是一种感情和意念,作诗的三种方法并不神秘,而现在一些人教小孩背诗,可是孩子并不识字,这并非根本之学,“认识中华文化要从根本的地方认识,诗词美感意境根本都在文字”。

  说到时下流行的儿童背诵古典诗词的“热潮”,叶嘉莹认为,应该培训师资,让老师对诗有深刻仔细的认识,有讲解内涵的能力,再带领孩子诵读。但现在的“读诗”却比较盲目,一些老师所讲的古诗四声不对,内涵不懂;一些“古典”班,招来老师便“关关雎鸠”这样盲目地去吟唱。


  “我们传统文化怎么断绝的?从你们年轻一代,你们当年就不懂。”叶嘉莹流露出担忧的神色,她认为,一些年轻人根本不读古书,甚至一些中文系的学生写论文也是打开电脑抄材料。“诗词从小学生开始是对的,但是要有一个好的老师。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作诗的历史从汉魏六朝直至元、明,清历朝人旧诗也写得非常好。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有丰富的蕴藏,就好像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这个遗产却找不到密码,不能继承和接受,这是很可惜的。”

  “现代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却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叶嘉莹轻轻地嗟叹道:“我之所以还在教书,就是希望引领年轻人走进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阅读古诗“吟诵”很重要从未排斥白话诗

  就古诗词研究来说,读懂其内涵是一方面,而吟诵也十分重要。福建浙江一带的方言保留古音很多,所以素来便有人认为,用那里的语音读古诗最有韵味。叶嘉莹说,她并不反对用江浙、福建方言读诗:“我曾在台湾住过多年,闽南话诗歌吟诵非常好听,平仄更鲜明。但现实需要我们讲普通话,其间没有入声,所以我们教学生就要适应这个现实,但仍然要想办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声音节奏之美,我就告诉我的学生,凡是入声字都读成短促的去声。”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