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纽约新闻: 华人移民涌入令纽约布鲁克林巨变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纽约时报》网站15日发表文章,讲述了华人移民的大量涌入对布鲁克林区人口组成带来的巨大改变,以及华人居民在布鲁克林的生活现状。报道描述了在班森贺区、U大道、羊头湾等社区中新华人社区的形成和兴旺。


  以下为全文翻译:

  刚到下午5点,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幼童从楼梯上奔跑下来,而他们来自中国的祖父母们则上气不接下气地跟着身后。


  之后不久,这些中国孩子们的父母也到了,他们大多数是邮局人员、警察、餐厅老板以及金融分析师。在接到刚完成中文、西班牙文及数学课的孩子们以及祖父母后,一家老小便驾驶休旅车离去。

  这是布鲁克林IP Kids学校最常见的一幕。IP Kids是三年前布鲁克林的班森贺(Bensonhurst)和格拉夫森德(Gravesend)交界处开始运行的“蒙特梭利学校” (Montessori school)(被广泛称为蒙氏教育法),这里也是布鲁克林移民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截止目前,中国移民已经是纽约市第二大的外国出生移民群体,仅次于多米尼加移民,而中国移民的涌入也正在改变纽约市各个传统社区的组成,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发生在布鲁克林区。

  当布鲁克林八大道作为该区首个中国城正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班森贺区的86街上,你可以看见中国超市正在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张,这里已成为了布鲁克林的第二个中国城。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选择搬入一些原本是欧洲移民居住的地区:例如贝瑞吉(Bay Ridge),康尼岛,地区公园(Borough Park), 达客高地(Dyker Heights), 克里申(Gravesend)以及海军公园(Marine Park)。


  “这几乎就像滚雪球”。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移民和亚裔美国人研究教授邝治中(Peter Kwong)表示,“一旦你一开始确定了一个方向,就会沿着地铁线路一直顺延。” 邝治中说。

  位于布鲁克林的班森贺拥有纽约最多的中国出生居民,共有中国出生人口31,658人居住在此。据邝治中介绍说,主要是来自福建的移民大量涌入日落公园,成为新兴的“工人阶级”。而居住在布鲁克林东南部的中国移民则大多来自中国较为富裕的南部,例如广东或者香港。


  出生于1982年的布鲁克林市议会议员崔马克表示,班森贺拥有源远流长的移民史。他自己的父母就是前苏联移民至此。

  崔马克说,大多数移民来此都是基于追求更大的空间、可负担的住房、更安全也更好的教育,但他也指出,不少中国移民搬到此地,却是为了远离中国同胞。

  一位77岁的华裔老人表示,出于对孩子和他们的教育考虑,自己希望(居住地)中国人能少一点,这样孩子们才能融入这个社会。

  从班森贺到康尼岛,当地街景正在悄悄地变化,密集的商业街纷纷给餐馆、幼儿园、课外辅导班、超市、老年中心、奶茶店让位。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自2000到2013年间,纽约市外国出生的华人人口飙升35%,从原本的26.2万增至35.5万。同期布鲁克林的外国出生华人人口更是狂飙49%,从原本的8.6万增至12.8万。

  53岁的曾思阐(Sam Tsang)认为自己是”U大道市长”(mayor of Avenue U),他从少年时代便从中国来到布鲁克林哈姆克雷斯特(Homecrest)地区,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目前,他经营进口缅甸大米的生意,而他的妻子为议员康德全(Chaim M. Deutsch)工作,所代表的地区包括羊头湾。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