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粟?姑醒刖芫舷轮г醯舜缶?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面对粟裕的坚持,毛泽东出人意料的说:“如你感到确有困难或不愿意率一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统帅。”粟裕冷静下来,陈毅却坐不住了,说:“另换统帅?换谁?谁去都只有全军覆灭的结果,只有粟裕同志去,还可能保留三五万人,等待救援。”


  本文节选自《军事文摘》2001年08期《粟裕的两次重大建策》,作者爱萍。

  


  1948年5月,解放军军区领导在西柏坡合影。右起:聂荣臻、陈毅、朱德、彭真、粟裕、李先念、蔡树藩、薄一波

  共和国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位用兵如神、屡建奇功、深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器重的将领,他就是名列十大将之首、享有“常胜将军”美誉的粟裕大将。1946年10月,华中、山东野战军集中行动后,中央曾专门指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谈起粟裕的战役指挥,与他一起指挥过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的陈毅元帅,曾深有感触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就连不可一世的国民党王牌师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用兵,狡猾异常,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

  粟裕将军戎马一生所建树的丰功伟绩,犹如巍巍崇山,浩浩大海。这里我们撷取他在解放战争中两次重大建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军事谋略的华光异彩。

  在中央军委决定由他率兵南下时,粟裕却提出了:暂缓渡江南下

  1948年1月下旬,刚在鲁西南打完沙土集战役的华野副司令员粟裕,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为把战争进一步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以配合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派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组成一兵团,由宜昌、沙市一带渡江南下,深入敌后,进行宽大机动作战,调动吸引中原敌人20至30个旅回江南,以减轻大别山和中原地区的负担,为中原部队创造大量歼敌的战机。军委还指示,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并要求粟裕把自己的想法“熟筹见复”。

  显然,中央军委的意图涉及的是重大战略决策。


  但一向不以单纯地执行上级指示为满足的粟裕,从全局出发,对敌我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以更为谨慎的态度,投入了深深的思索。粟裕把3个纵队带到濮阳地区进行整训,厉兵秣马,同时以多种手段对敌人进行侦察,向长江沿岸地区派出先遣分队积极做渡江的准备工作。这段时间,人们经常看到,粟裕常常拿着中央军委的来电,仔细阅读、琢磨,陷入沉思;又常常一个人站在地图前,用铅笔和手指在图上比划着,一站就是半天。

  经过反复考虑,粟裕逐渐认定了自己的意见:偏师南下,3个纵队10万大军,渡江后完全失去后方。在敌人心脏作战,敌人围追堵截会更为猖狂。渡江南进后,可以调动江北部分蒋军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蒋军在中原战场上的4个主力军。而在中原战场,解放军要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必须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虽然中原已有我野战军10个纵队,但如果3个纵队渡江南进,而又调不走敌人在中原的4个主力军,则势必分散我军兵力,增加我军在中原战场打大歼灭战的困难,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兵力对比。3个纵队渡江转战预计会有5万人减员,如果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会以相当的代价歼敌3至5个整编师。两相比较,还是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然而,粟裕这个决心是不容易下的。当时部队已为渡江南下作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真有点“万事俱备,只待渡江”的样子了。但粟裕还是从全局出发,于4月18日,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报告了中央军委。

  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和中央书记处其他同志讨论。第二天,毛泽东便命令陈毅、粟裕从中原前线赶到中央驻地西柏坡当面汇报。4月下旬,粟裕和陈毅赶到西柏坡,前往毛泽东暂时居住的阜平县城南庄。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