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留学生: 民国时期留学生为啥愿意选择回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据统计1911至1949年约有十万留学生归国,纵观现今,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回国比例越来越小,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民国时期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是何因?小编浩然正气引用周总理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


  然而,真相却是……民国初期大学猛增,师资缺少,只要留学毕业回国大多都能做大学教授或者当官。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民国的一些留学精英在“乱世”中博弈,自然容易变成豪杰。而当前的留学生大多活跃在不大吸引大众眼球的科技、经济、商业领域,知名度有限;更何况如今,人们留学的目的已经逐步转变为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基础上,寻求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在他们心中,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很多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觉得国外最适合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就暂时留在了国外。这种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司空见惯哟~

  好吧…不过,美国的着名大学,的确向来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莘莘学子所向往的学术圣地,不仅哈佛、耶鲁这样的名字如雷贯耳,而一些小的学校,例如威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也因为我们的国母宋庆龄以及作家冰心曾在此学习过而被中国学生所认识。那么美国各学校在过去一百多年接纳过哪些在美求学的中国名人呢?


  哈佛大学—梁实秋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着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着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着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普渡大学—邓稼先


  邓稼先,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也是普渡大学杰出的校友。邓稼先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仅九天,便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核物理知识,毅然归来报效祖国。五十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界“消失”,他隐姓埋名28载,参加组织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研究、设计工作,在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86年,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奋斗经历才得以披露,他为中华民族强盛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才被人民所知晓。

  康奈尔大学—胡适、茅以升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着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6年秋天,19岁的茅以升远渡重洋,到达美国康奈尔大学,成为唐口路矿学堂第一个来这所学校学习的研究生。在康奈尔大学的第一年,茅以升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学校要留他当教师,向他展示一条升教授的道路。茅以升心想,我来美国学习是为了学好本领回国造大桥,而不是为了当教授,他谢绝了学校的聘请,来到匹兹堡桥梁工厂实习。

  在这里,茅以升学会了绘图、设计、金工、木工、油工等全部造桥技术,为了向更高深的理论攀登,茅以升又报考匹兹堡市内的加州理工基础工程学院桥梁系夜校,他先后通过了英文、法文两门外语,终于考取了加州理工基础工程学院桥梁系。又经过半年的努力奋斗,茅以升完成了他长达30万字的博士论文。经过论文答辩,加州理工基础工程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诞生了。

  1920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才学,怀着急切归国的心情,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开始了他为祖国建造大桥的辉煌之路。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