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趣谈古今安全方法论点滴(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小曹聪”与“老阿基米德”的“成果评说”


  

  


  

  (1)“曹冲称象”的故事。据说代公元约200年,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从科学的视角谈,六岁的曹冲就能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道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奇迹并非科学。

  (2)“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传说希伦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他冥思苦想多日,在跨进澡盆洗澡时,从看见水面上升得到启示,作出了关于浮体问题的重大发现,并通过王冠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在着名的《论浮体》一书中,他按照各种固体的形状和比重的变化来确定其浮于水中的位置,并且详细阐述和总结了后来闻名于世的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量。

  其实,曹冲和阿基米德所想到的方法都是“等量替换法”。但前者及其后人都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美丽的传说,满足于解决问题就可,后人也未将其归纳提升为一般规律。而后者从此使人们对物体的沉浮有了科学的认识,并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成为科技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司马光“砸缸”、孙子“焚舟破釜”和项羽“破釜沉舟”之“非议”

  如果说上述两个例子与安全无关,那下面另举两个与安全有关的着名故事来说事。

  (1)《宋史?司马光》载:“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是在赞扬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但却极少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去分析这个故事,这种救人方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这更是一个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动事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69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