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偷感"成互联网热词!心理专家给出一个重要提醒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

“突然发现自己偷感很重”“偷感行为大赏”“偷感很重的舞蹈”……近来,“偷感”一词风靡各大网络平台,成为近期热度很高的互联网词汇。





从网友们分享的自身“偷感”经历可以看出,“偷感”主要形容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内向的,甚至有些扭捏的状态。如“偷感人”买衣服,进到一些“比较高级”或“潮”的地方,常会表现得双手无处安放、眼光无处着落,不像是要来买东西,倒像是来偷东西的;“偷感人”社交,表现为不敢主动出击,害怕一次主动换来一辈子内向,只会躲在角落等别人主动靠近自己;“偷感人”拍照,对镜头很躲闪,拍照只敢比“剪刀手”;“偷感人”学习,害怕说出口没实现会很尴尬,只敢悄悄进行,等等。总之,“偷感很重”并不是给人带有小偷小摸之感,而是多为“偷感人”保护自尊心的自嘲。目前,“偷感很重”的应用语境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形容造型、动物等多个方面,如新买的衣服、饰品穿戴不利落、不舒展,这时就可以说“这件衣服偷感很重”;小猫咪胆小怕人、躲在墙角,也可以说这只小猫“有超绝偷感”。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表示,“偷感”一词带有一定的戏谑成分,有人是主动表达,希望能够“闷声干大事”,有些人则是被动接受。“偷感人”常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后,感到自己或是外在形象、或是信息储备不如别人,从而做事畏畏缩缩,不敢大大方方地努力。自嘲为“偷感人”是他们给自己的保护色,当然,也有不少人二者兼有。

其实,勇敢表达自己有“偷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偷感”偷走了自信。当发现自己被“偷感”挟持,怀疑自我时,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这种不适。1.摆脱“偷感”的第一步是“想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要知道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2.别总放大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轻易妄自菲薄。如果一时想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可找亲近的人来说说他们眼中自己的优点,以此来强化信心。3.转移注意力,不自信时想想自己过往成功的经历。如果当下太过羞愧难当,不愿面对事实,可用“长、短、短”的频率深呼吸,以此重复几次便可平复心情。4.避开自证陷阱。“偷感人”往往都很敏感,怕被误解,又急于解释自己。所以,不要做一个轻易解释和道歉的人,陷入自证陷阱往往会使事情越描越黑。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济.能.先.箸] 2024-05-20 23:10
    讨厌出现这种没味没品的词!如今的中文似在往下沉沦。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1 秒 and 9 DB Queries in 0.0030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