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學術論文“致謝”寫作注意要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學術論文“致謝”部分的寫作是自由發揮空間較大的部分。雖然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和特別的要求,但筆者認為,這部分的寫作也應遵循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學術規范。而且值得注意和重視。這裡談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 “致謝”是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期刊刊出的各種論文中,有些論文有“致謝”部分,有些則沒有。在當今科技合作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有時不是所有對研究工作有貢獻的成員都能成為論文作者,這時致謝就能彌補這個不足。“致謝”已經演變成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在論文中引入“致謝”,體現作者對他人工作、他人貢獻和他人幫助的尊重。是認真、嚴謹、慎重的科研態度的體現,也是作者個人科研素養、為人處事態度反映。論文中有了“致謝”,使得單調的科研工作又不那麼枯燥、苦行,如同荒漠中還有一片綠洲。在一些期刊的投稿中,有專門針對“致謝”部分設計投稿內容的環節。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致謝”是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

  由此,“致謝”的寫作也應遵循學術論文寫作語言要求的一般規范(參見本人博文:科技語言的特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822239.html)。筆者認為,這個規范和要求就包括客觀真實、樸素大方、簡練得體等方面。


  2. “致謝”內容客觀真實。論文“致謝”部分的內容,無非就是與科研工作相關的事和人。強調其客觀真實性,就是要按照學術論文的語言要求,強調致謝對象的直接性,即對科研和論文有直接影響、幫助、作用和貢獻的“事”和“人”,才納入致謝之中。這裡的“事”,主要就是指科研工作的支撐平台,包括支持科研項目經費、實驗和試驗平台、合作單位等。“人”則主要包括對科研工作又幫助和貢獻的人,但又不是主要貢獻者。其實,這裡的“事”和“人”也不能一概而論,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作者在處理納入“致謝”的“事”和“人”時,應做到客觀真實。其中,究竟哪些人應納入“致謝”之中?是需要作者認真權衡的問題。很多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致謝中,將父母、家人等對科研、論文並無直接作用和直接貢獻的人,納入致謝之中。我認為不太合適。

  在“致謝”表述中,“事”和“人”的前後排序,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期刊論文有先“事”後“人”的特點,而學位論文則先“人”後“事”而行之。學位論文先“人”後“事”,主要因為導師對論文在學術思想、經費支持、科研設計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和貢獻。另外,論文“致謝”內容客觀真實,還要求“致謝”不能隨意抄襲。將人家論文的“致謝”抄襲成為自己論文的“致謝”,是對致謝當事人的極端不尊。

  3. “致謝”風格樸素大方。論文致謝風格樸素大方,就是要在論文“致謝”中避免兒女情長、感慨萬千、祝福綿綿等不符合科技論文語言風格的表述。一些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回顧科研過程時,仿佛史海沉鉤,情意綿綿;在感謝相關人物時,敘事抒情又情意切切;在表達祝福時,真是千言萬語,祝願一遍又一遍。實在沒有這個必要。雖然作者在“致謝”的寫作中,可以任意發揮,抒發感情,但最好適可而止。以保持科學論文的語言特征,以體現作者的大方、大度風格。


  4. “致謝”語言簡練得體。學術論文的“致謝”畢竟不是論文的主體部分,做到簡練得體很重要。一般期刊論文就是三言兩語,非常簡練。而學位論文一般稍長一點,但也應十分珍惜地用文字,做到簡練得體。

  以上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