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戚本禹崛起內幕曝光:周恩來認錯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戚本禹的文章石破天驚,徹底顛覆了李秀成的英雄形象,在史學界乃至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周揚與劉大年為此組織了兩個批判會。但是在毛澤東介入後,戚本禹一躍成為一顆冉冉升起、萬眾矚目的理論新星、政治新星。


  

  戚本禹文章發出後,周揚表態不同意(圖源:新華社)


  一石激起千層浪

  1963年8月,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歷史研究》雜志(雙月刊)第四期上,發表了戚本禹的一篇史學論文《評李秀成自述——並同羅爾綱、梁岵廬、呂集義等先生商榷》。在這篇文章中,戚本禹石破天驚地把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傑出將領、忠王李秀成說成是“投降變節”的“叛徒”,把李秀成被俘後寫下的那篇著名的《自述》,說成是“一個背叛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自白書’”。

  此文一出,史學界一片嘩然!

  本來,《歷史研究》是專業性學術刊物,印數並不多,看到的人數有限,但是,由於發行量很大的《北京晚報》第一時間作了詳細報道,結果使得戚本禹的論點和他的名字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

  戚本禹的文章石破天驚,徹底顛覆了李秀成的英雄形象,在史學界乃至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不但一些著名學者卷入爭論,就連主管輿論的中共中央宣傳部以及一些重要的黨政領導幹部也陷了進去。


  9月1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集學術界人士和有關報刊負責人開會,對戚文及其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會議由中宣部副部長周揚主持。會上除關鋒等少數幾個人沉默不語外,大多數人都發言反對戚本禹的觀點。針對戚本禹文章所產生的影響,周揚提出兩個“補救”的辦法:一是先由中宣部內部發一個通知,各地報刊不要轉載、也不要公開評論戚本禹這篇文章,隨後由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劉大年寫一篇正面評價李秀成的文章,仍由《歷史研究》發表,作為史學界的基本意見。二是劉大年的文章寫好、發表之前,請北京的歷史學家開一次座談會,發表消息,給外界傳遞這麼個信息:北京史學界並不同意戚本禹的意見。

  更嚴厲的批評

  戚本禹,1931年生,山東威海人。1949年5月上海解放,7月戚本禹便調北京,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


  在中央辦公廳,戚本禹擔任見習秘書、秘書、科長,開始是參加編校《毛澤東選集》和管理毛澤東主席的圖書,後來負責處理毛澤東的來信、來訪。毛澤東喜歡讀史,他便有意識地跟著學。他知道毛澤東在看太平天國的書,也就找來一些有關的著作閱讀。

  關於寫《評李秀成自述》的“背景”,戚本禹晚年也作了說明:“我學太平天國史,受了毛澤東主席的影響,但這篇文章的寫作並沒有得到主席或其他任何人的授意。我只是毛主席秘書室的一個小秘書,除了呈報文件,見不到毛主席,更無緣與毛主席談話。”

  戚本禹的文章寫好後,曾拿給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看,田家英表示支持。戚本禹把文章送給《歷史研究》,盡管他和《歷史研究》的執行主編黎澍、編輯丁守和並不相識,但還是得到了他們的肯定。黎澍還曾當面稱贊說:“你能成為新中國的梁啟超,筆端有感情。”

  周揚會上嚴厲批評《歷史研究》發戚本禹的文章不慎重,說不知道情況的,還會以為這是中央的意見。他說,北京發表的意見有全國影響、全世界影響。要發表這篇文章,應當正式請示一下。只問哪個同志一下都不行。應該來個正式報告,那樣中宣部要討論。

  由於8月上旬戚本禹被中辦派到冀東農村搞調查,那裡消息閉塞,因此他對情況的了解晚了半拍。9月底,戚本禹回到北京,過了國慶節,他才從編輯丁守和口中,聽到了周揚和劉大年主持的兩個批判會的情況。丁守和還悄悄告訴他:這次批判來頭很大,不僅周揚在管,周恩來總理也過問了。周揚的講話和部署,是報請總理批准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