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口水戰化解不了醫患沖突(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十一期間,國內發生兩起醫患沖突事件。山東萊鋼醫院發生暴力傷醫案,兒科醫生李寶華不幸離世;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發生患兒家屬留言恐嚇醫生事件。醫患沖突再次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門話題。


  這些年來,醫患沖突就像不定期爆發的活火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以猙獰的面目示人,但似乎永無消弭的跡象。不過,“變化”還是有的。前幾年,輿論更多站在患者立場。而現在,輿論更多站在醫生立場。這一改變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醫護群體近年來在暴力威脅下逐漸抱團取暖,爭奪話語權。

  


  在暴力傷醫案中,誰都應該站在醫生立場。因為在任何時候,暴力都不能解決問題,而只會制造更多的裂痕。然而過去發生過的殺醫案,凶手基本都被判了死刑,“對暴力傷醫始終堅持零容忍”並非虛言。死刑都阻止不了的暴力犯罪,譴責和呼吁又有多大作用?悲劇反復發生之後,許多人都感到了疲倦和失望。


  有人建議對醫生的保護前置,比如當患者表現出對醫生的暴力意圖之後,就采取強力手段,但這種“少數派報告式”的預防性抓捕,在現實操作中是有難度的,而且醫院又注定不可能成為安保森嚴的禁地。

  對於如何快速減少悲劇的發生,很多人都感到無能為力。現實情況是,重重的積怨和憤怒轉化成了越來越激烈的輿論戰。醫護人員在網絡上結成緊密的共同體,已經掌握了很大的話語權。問題在於,有時會出現“防衛過當”,比如對有些患者正常的抱怨當成找茬而加以冷嘲熱諷,甚至有的極端到一定要把殺醫案說成“弑醫案”。醫護群體在網絡上營造的弱勢群體形象,與人們在日常就醫中的印象差別極大,反而加劇了雙方的不信任。過度醫療、用藥回扣等亂象是客觀存在的,患者是受害者。不承認這一點,反而去渲染對患者群體的敵視,絲毫無益於醫患沖突的化解。換位思考應該是相互的。


  微博上的醫生大V@急診科女超人於鶯,對於李寶華醫生被殺案講了一些“不中聽”的話,頗值得聽一聽:“中國醫生受到的傷害,是現階段社會發展和醫療計劃經濟矛盾必然的存在。同時,這樣的大環境下,患者受到的傷害也一樣存在,甚至更多。”“昨天我雪地開車十幾小時,深夜打開微博記錄行程,發現幾位同行因為我沒有發微博而對我失望‘取關’,這種道德綁架醫生們深受其苦,再熟悉不過了,為何還要用到別人身上? ”

  所以,放棄逞口舌之快的輿論戰,正視醫療體制的現存問題,將醫患雙方的精力共同導向醫療體制改革,才能化解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