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蔡政府離大陸青年 為何如此的遙遠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的台灣(专题)熱點,被蔡英文(专题)的言論“刷屏”。繼那封惹惱大陸的“給民進黨黨員的信”後,蔡英文在10月初陸續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日本《讀賣新聞》的訪問,“滅火”意味濃厚,她重申“5·20”就職演說中關於兩岸的說法已是“展現最大善意”,更期望兩岸政府都能冷靜,好好坐下來談。


  後來,蔡英文的雙十講話,原先沒有強調兩岸會談“不應設置任何前提”,一度讓人以為她展現了更積極的善意,遺憾的是不久後陸委會打補丁,強調“不設前提的良性溝通與對話,是化解歧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與大陸政府堅持的“溝通機制以九二共識為前提”形成一道難解的障礙。

  如今兩岸官方交流暫停,大陸政府對台政策也已經轉變,從以往的“小圈圈、貴族化”到強調“三中一青”,青年人,成為兩岸交流的核心主角。


  先看看那篇《讀賣新聞》的訪問,當時日本媒體問蔡英文,“台灣有所謂天然獨的世代出現,對於一中非常反彈……兩岸的領導人要如何面對這群世代的出現,而又能營造和平穩定的兩岸關系?”

  蔡英文這樣回答,“兩岸之間如果能夠維持一個健康交流的情況,讓台灣的年輕人可以親身觀察體驗中國大陸的情形,也讓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來這裡走走看看,我相信對於他們在思考兩岸問題方面,會有很好的幫助。”這番回答,顯示蔡英文也明白兩岸青年交流,對兩岸關系的重要性。

  台灣年輕人,已經是大陸政府在制定對台方針時著重的目標族群,鼓勵台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實質政策自2015年起陸續出台,更別說各大陸名校積極拉攏台灣頂尖學子赴陸就學,如今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或考察已不局限於北上廣或福建,連台灣媒體不怎麼關注的天津也展開行動,就在7月和8月,天津迎來了幾批台灣大學生參訪,天津市台辦甚至安排了一些台灣大學生天津實習幾天。

  “台灣人往往只看到北京,對天津不太了解,天津北京才半小時動車車程,如果想創業可以吸納北京的市場資源,想就業也有很好的環境。我們會讓他們了解。”天津市台辦自信地告訴記者。


  大陸政府挾著資金及實力優勢,就算部分台灣青年懷疑或害怕,但只要踏上了中國大陸的土地,就是能“扭轉觀念”的第一步,各地台辦為了落實中央政策更是不遺余力地“挖人”。相較之下,台灣一是資金及實力不那麼雄厚,二是內部分歧太多,就算口頭上說“鼓勵陸生赴台”,也難打動許多大陸青年的心,特別是曾經對陸生不友善的民進黨

  

  年輕世代成為兩岸關系中的重要角色


  2009年,民進黨政策會洋洋灑灑列出“反對‘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理由”,包含打工問題、排擠本地生資源等,之後不少政客在陸生健保議題上更是屢屢將話題引導至“搶台灣資源”,一篇陸生的文章《健保很好,但我從未乞討》竟然被檢舉到在臉書上消失。這些不滿的陸生“不敢”在臉書上多說,但會在大陸的論壇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表達不滿,當然也會被大陸媒體放大。試問,如果大陸社會這樣對待台灣人才,在兩岸“搶人戰”中,還會有吸引力嗎?

  2016年8月,紐約(专题)時報中文網訪問了一位陸生,標題是《夾縫中的陸生》,因為這位大陸年輕人同樣遭遇過“陸生”這個標簽帶來的委屈,但他是這樣說的,“在台灣待久了,說對這片土地沒有情感是假的,所以,非常不希望看到兩岸發生對抗”。

  這也是許多陸生以及赴陸台生的心情,只要有交流、有認識,就會有情感,這也是“青年交流”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台灣政府若真心鼓勵兩岸年輕人交流,第一步,先拿掉數年前“陸生搶資源”的狹隘,考慮如何鼓勵優秀陸生來台學習;去好好思索,當優秀人才陸續被挖角、而台灣仍抱著“搶資源”的牌匾不放,未來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