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走近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今天上午在學術報告廳聆聽了數學大師、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的報告:從清末與日本明治維新到二戰前後的數學人才培養之比較


  

  報告會上午10點開始,雖然家離報告廳很近(大概200-300米的距離),但為了能找個好位置,坐到前幾排,所以提前20分鍾去了報告廳。到報告廳以後,發現裡面已經有不少學生了,但好在前面幾排還有空座。坐定以後,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陸續進場了。沒想到丘大師在年輕人心中名氣還很大啊,好事!


  趁丘大師的報告還沒開始,我就順便和旁邊的一個學生簡單聊了幾句:“你以前聽說過丘成桐先生嗎?”“沒有!”“那為什麼來聽這個報告?”“學院要求的。屬於我們大一新生的素質教育講座,有一定的綜合測評加分”“原來如此啊,怪不得這麼多學生啊!我還以為你們都是慕名而來呢!”

  好為人師慣了,我就順便給這個學生普及了一下丘大師的科學成就。雖然學生不感興趣,但還是挺健談的。告訴我他們這兩天去天通苑做志願者,扮聖誕老人給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送聖誕禮物等。最後無不遺憾的告訴我,鳥巢過兩天還有一個明星大聚會活動,報名當志願者可惜沒有被選上!我安慰這位學生:沒關系,聽大師的報告比看明星有價值的多了!。

  看到來聽報告的學生,很多人手裡有一張小條,我看了一下,歡樂的笑了。

  


  丘大師的報告題目雖然是講日本中國數學,但一開始就先提到了歐洲。在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以後,數學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十八、十九世紀兩百年間,歐洲人才輩出,在這期間誕生的大數學家數不勝數。丘大師列出了有近百位重要的數學大師,如歐拉、高斯、傅裡葉、伽羅華、嘉當、伯努利、羅巴切夫斯基等。這些大師們將數學和自然科學融合在一起,引進了新的概念,創作了新的學科,開創了近三百年來數學的主流。數學的發展更推進了科學的前沿,使之成為現代文化的支柱。

  接著話鋒一轉,丘大師說在歐洲數學大師人才輩出的這兩百年間,東方的數學卻反常的沉寂。無論中國印度還是日本,在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這兩百年間,更無一個數學家的成就可望上述諸大師之向背。究竟什麼原因呢?這是一個大問題。


  然後丘大師的報告進入了正題:在明治維新以前,除了江戶時代的關孝和(1642-1708)創立行列式以外。日本數學成就遠遠不如中國,但到了十九世紀末,中國數學反而不如日本,這是什麼原因呢?

  丘大師報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十九世紀中國日本接受西方數學的過程

  鴉片戰爭以後的1859年,中國數學家李善蘭(1811-1882)和西方傳教士翻譯了由英國人De Morgan著的有13卷的代數學美國人Elias Loomis著作有18卷的代數積拾級。並將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全部翻譯出來。這個時候的日本數學還深受中國和荷蘭的影響,1862年,日本學者來華訪問才看到李善蘭翻譯的這幾本書,然後帶回日本並迅速在國內傳播。開始了學習西方的進程。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