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據說,撲克牌也是中國人發明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玩撲克大概是我們最熟悉的娛樂活動了,茶余飯後親朋好友總願意圍坐一圈打打撲克嘮嘮家常,魔術、賭博也都離不開撲克牌,54張牌世界各地玩出來的花樣可不止成百上千種。撲克牌上的小丑、國王、王後、傑克花花綠綠,一股歐陸之風撲面而來。撲克牌似乎是一種歐洲人發明的游戲。沒錯!當今的撲克牌確實是歐洲人改造的,但它真正的故鄉是中國,是我們“出口轉內銷”的產品!


  中國的紙牌鼻祖

  撲克牌的鼻祖據推測是出


  現在9世紀唐代的一種骰子游戲——“葉子戲”。唐人蘇鄂在《同昌公主傳》中詳細描述過唐懿宗女兒同昌公主與人玩“葉子戲”;唐代已出現有關“葉子戲”的專著《葉子格戲》,可見作為游戲“葉子戲”已相當成熟。最早的“葉子戲”玩法今天已經不可考,但它可能是撲克牌和麻將的共同始祖。至於有傳說“葉子戲”是漢代韓信為緩解將士們思鄉之愁而發明的,並無史料記載也只是傳說而已。

  到了宋代“葉子戲”不僅在社會上廣為流行,甚至傳入宮廷之中,有記載宋太祖命宮人學習葉子戲進行娛樂。宋代的紙幣開始時亦具有“紙牌”的功能進行賭博娛樂,後來因為紙幣使用比較危險且不方便,於是有了游戲用的“假錢”,也就是游戲幣了。中國最早成形的紙牌游戲是明代的“馬吊牌”,馬吊牌40張為一副,共分成四門:“十字門”11張、“萬字門”9張、“索字門”9張、“文錢門”11張,前三門數大為大,後一門數小為大,前兩門繪有水滸人物,後兩門則繪制其他的象形圖形。

  

  △明代馬吊牌


  歐亞大陸游蕩的紙牌

  在元代中國的紙牌開始向外傳播,通過絲綢之路的貿易和蒙古人的征服,13世紀紙牌來到了波斯和印度。在波斯出現了叫作“Ganjifa”的紙牌,這種紙牌16世紀傳入印度印度人進行改造除了牌的花色由原本的8門改造成10門、12門甚至32門外,他們還把方形牌改造成了圓形。


  

  △印度的圓形牌

  早在12、13世紀阿拉伯世界的埃及就出現了紙牌,叫作馬穆魯克紙牌,它開始有了現代撲克的雛形。馬穆魯克紙牌由52張牌四門花色組成,分別是馬球杆、劍、硬幣和杯子;每門有10張數字牌和3張宮庭牌,宮庭牌是國王(malik)、總督(nā'ibmalik)和次長(thānīnā'ib),這與今天撲克中數字牌和JQK組成的宮廷牌已經有幾分相似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