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韩国: 揭秘 韩国总统为什么会难善终(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经历数月的混乱和调查后,韩国宪法法院3月10日对朴槿惠总统弹劾案进行判决,宣告国会弹劾成立,朴槿惠被罢免,从总统成为一介平民,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成功弹劾的总统。其实,自1948年8月大韩民国建国以来,近70年间,一共出过11位总统,而从未遭遇本国民众大规模抗议或种种曲折磨难的总统,几乎一个也没有,“善终”者更是寥寥。所以人们才说在韩国,最危险的职业是总统。


  

  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成功弹劾的总统(图源:VGC)


  世界上有很多危险的职业,比如建筑工、煤矿工、消防队员、战地记者等。但在韩国,很多人都知道,最危险的职业是总统。

  自1948年8月大韩民国建国以来,近70年间,一共出过11位总统,而从未遭遇本国民众大规模抗议或种种曲折磨难的总统,几乎一个也没有,“善终”者更是寥寥。有人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韩国人热衷于反对台上的当政者,而不是制度本身。

  1979年10月26日晚,向来毁誉参半、树敌众多的铁腕总统朴正熙,突遭亲信下属枪杀,死于非命。37年后,同样是在寒气渐渐逼人的秋末冬初时分,他的女儿朴槿惠终于顶不住“闺蜜干政”丑闻持续发酵的巨大压力,被迫宣布“将适时辞去总统职务”。

  这对父女总统同遭劫难,似乎成了战后韩国顶尖政治家宿命的无奈缩影。

  李承晚晚节不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饱受40年殖民统治压迫的朝鲜半岛得以解放。但不久即卷入美苏两大集团“冷战”的漩涡,以北纬38°线为界,半岛南北分隔,充当对抗前沿。

  在美国支持下,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方率先成立大韩民国(通称南朝鲜),长期从事朝鲜独立运动的亲美派李承晚当选第一任总统。9月9日,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称北朝鲜)诞生,出身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金日成,担任执政的朝鲜劳动党主席兼内阁首相。

  许多南朝鲜民众不愿坐视朝鲜半岛分裂,纷纷发起反抗李承晚政权的游击活动。其声势之大,令当时北朝鲜领袖金日成和朴宪永(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南朝鲜劳动党主要创建人)断定,北朝鲜人民军一旦大举南下,南朝鲜内部就会发生革命,李承晚政权将很快垮台。


  可惜,情势变化并未完全如他们所料。1950年6月28日,北朝鲜人民军在战争爆发后数天即顺利占领南朝鲜首都汉城(今首尔),等了两天,他们期盼的南朝鲜民众全面革命并没有发生,被迫逃亡到半岛东南海滨港城釜山的李承晚政权,得到喘息的时间。

  此后的事态发展为大家所熟知:美国人牵头以“联合国军”名义介入朝鲜内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百万志愿军“抗美援朝”,激烈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

  当时已年近八旬的李承晚,其政治生命可谓绝处逢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韩国现代历史上可以功德圆满。停战之后,南朝鲜社会开始重建。在接下来的7年总统任期内,李承晚实施的种种政治、经济政策,并没有赢回民心,国内经济仍然严重依赖美援。

  1960年4月19日,一批年轻人前往青瓦台总统府抗议的途中,遭到总统府警卫部队武力镇压,导致186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迅速引发全国性的大面积暴动,史称“四一九革命”。4月26日,心力交瘁的李承晚不得不宣布辞职。大约一个月后,他和妻子乘坐美国中央情报局派来的飞机,永远离开了祖国的土地,流亡美国夏威夷,不久便心脏病再发,真可谓“晚”景凄凉。1965年,他以90岁高龄在火奴鲁鲁辞世。

  在如今的韩国国内,很少听到对李承晚本人及他当政时期有什么好评价,倒是“无能的独裁”,“对朝鲜半岛的分裂负有直接责任”之类指责不时可见。1991年,韩国政治史学者李秀明(音译)在《李承晚政权的兴亡以及它政治史的意义》一文中,有如下“盖棺论定”:李承晚当总统时,一点都没有计划维护自由民主制度,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保护国家,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到了2014年,韩国民众与朴槿惠政府之间发生“历史课本国定化矛盾”事件,其冲突焦点,就是前者批评后者试图修订教科书,掩饰李承晚政权的蛮行和缺点。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