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用“闳约深美”来形容上海最贴切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海,位于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的区域,城外靠着海,城里淌着江河,历经数千年沧桑,从小小渔村发展到如今世界上经济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上海的名字体现了一种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处,上海的发展也是从海运开始的 澎拜新闻记者高建平翻拍


  据报道,上海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大陆岸线长约211公里。全市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大约是东京都的2.9倍、香港的5.7倍、新加坡的8.8倍。至2014年底,上海常住人口2425.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上海史,他有资格告诉世人,究竟为什么上海成就了这样一个“上海”。

  上海的名字体现了人类与海洋的和谐

  “我做过一系列的中国沿海城市古代地名的研究,有个现象非常有趣。古代几乎所有沿海城市的地名都包含着一种对大海的畏惧,比如镇海、宁波、威海,等等。只有上海的名字是中性的,是和谐的。”熊月之指着中国地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广州一路北上,一直到天津一带,沿海城市的名字基几无例外:镇海、宁波、宁海、靖海、威海……这些名字无一不透露出历史上人们对大海的恐惧,因此从南到北的沿海地名,都是祈愿型的,祈愿大海不要危害人民,平和一点,安宁一点。

  这些地名的出现,和中国的历史是相符的。一直以来,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内向的,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中原地带的文化一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人们对海洋是恐惧的、迷茫的、不解的、神秘的。白居易《长恨歌》有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大海,在大多古人的眼中是虚无缥缈的,是神秘的。好比《山海经》的神话中,大多数创造的有关海的形象都是神秘的,难以理解的。


  “这很好地反映了人和海洋的关系。无论是诗文还是神话故事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都表明了我们祖先和大海是一种对立的、不理解的关系。”熊月之说。

  事实上,在沿海的这些地名当中,只有两个地名没有包含人类对于海洋的恐惧。一个地名是珠海,听上去颇有文学的意味,但是珠海是新地名,是1953年之后才有的。另一个就是上海,可以说,上海是唯一一个没有流露出对海洋恐惧的地名。

  上海这个地名很中性。上海上海,就是到海上去的意思,地名显示出了人和海洋的和谐关系,这与上海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利用海洋有关。


  熊月之介绍道,上海最早有独立建制的时候是唐代。在唐朝天宝年间,中国开始重视与海的关系,最有名的莫过于鉴真东渡。后来,又有泉州、广州、宁波等地发展为通商口岸。

  经济重心南移与“海上丝路”兴起

  熊月之认为,中国发展海洋,是与当时中国的国内和国际格局有密切关系的。

  汉唐之前,中国的南方地区开发不够,加上南方多雨水,治水技术落后,因此经济上普遍落后于北方。唐代以后,尤其是宋元时期,原本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加上连年战乱,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北方人口南移,且是以家族形式、集团形式的组团南迁,一直移动到了南京、常州、苏州一带。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技术、知识、文化的移动。南方人识水,北方人会种田,“南+北”文化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南方开发。

  另外,唐代中期以后,动乱不断,作为南北交通要道的京杭大运河饱受战乱之苦,使得粮食不能通畅运输。元朝定都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而粮食和物资都靠南方供应。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要利用海运。一旦海运兴起,人们对海的适应能力就变强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9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