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巴菲特能成巨富 是因為這個原因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然界的“復利”

  我們的地球在過去幾乎是被冰完全覆蓋著的。後來,冰層逐漸融化,然後又繼續凍上,再繼續融化,再繼續凍上。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這一過程發生了五次。


  科學家們其實早在知道冰河時代為什麼發生之前,就知道了冰河時代的周期。但是始終弄不明白這一氣候現象為何產生總是讓他們倍感尷尬。然後終於,在一個世紀前,一位名叫Milutin Milankovic的塞爾維亞科學家在研究了地球相對太陽的位置之後,提出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較為精准的理論:我們的行星——地球的運動剛好決定了它可以吸收多少太陽輻射,當吸收量偶爾出現偏差的時候,也許就會引起一次輕微的“災難”。

  幾年後,一位名叫Wladimir Koppen的俄國氣象學家在Milankovic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深入地發掘,由此獲悉了更為細微的差別。

  在Koppen研究成果面世之前,學界盛行的觀點是,當地球的角度傾斜、再加上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降臨時,寒冷的冰河時期就會發生。Koppen則表示情況並非如此——恰恰相反,一個溫和的夏天才是罪魁禍首。

  當一個夏天的溫度沒有暖和到足以融化前一個冬天的積雪時,冰河時期其實就開始了。上一個夏天沒能融化掉的冰使的新雪在接下來的冬天裡更容易堆積起來,這就增加了下一個夏天的降雪的幾率,而後又會在接下來的冬天導致更多的積雪。長此以往,終年的積雪反射了更多的陽光,加劇了寒冷,又帶來了更多的降雪。

  也許某一個夏天,氣溫涼爽,沒人注意到還留下了薄薄的一層雪,但是可能在幾萬年之後,整個地球就都又覆蓋著厚厚的冰層了,而你可能根本不會想到,這一切的開始,都只是那個不夠暖和的夏天。

  其實這只是一個自然界中關於“復利”的例子,它展示了一個微小的基礎(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可以引致何其龐大和不同的結果。


  巴菲特的積累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投資界。市面上,專門講述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如何建立自己財富帝國的書多達2000余冊,雖然汗牛充棟,但其中也不乏佳作。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即巴菲特能夠獲得今天的財富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好的投資者,而是因為他自孩提時代起就是一個好的投資者。


  沃倫•巴菲特價值810億美元的淨資產中,有807億是在他50歲後積累起來的,有780億美元是在他獲得了社會保障的資格——即60多歲之後積累起來的。

  雖然這已經足夠令人印象深刻了。但是要真正理解這些數字,我們必須回到半個世紀前。

  30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這正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工作者從入門級的工作中擺脫出來,開始攢錢的時候。層級的分化不是從十幾歲和二十幾歲,而是在30歲左右開始的。因為額外的10萬美元的淨值可以讓20多歲的人地位大幅上升。但進入30歲時,你需要39萬美元的淨值才能實現相同的跨越。

  但巴菲特在青春期前幾年就開始認真投資了。到30歲時,他的資產淨值為100萬美元,扣除通脹因素後,他的資產淨值為93萬美元。

  然後,我們再來想一想。

  如果巴菲特在22歲時——剛從大學畢業——開始認真投資,而不是10歲,會怎麼樣?想象一下,他在20多歲的時候學習投資,經過了十年的奮斗,然後在30歲實現了躍升,那用今天的淨值、在上世紀6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進行調整之後,這意味著他在30歲時的身價約為24000美元。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