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年轻人吃不了苦?你要刷新吃苦定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届年轻人吃不了苦”,每个年轻人大概都从上一代那里听过这句话。通常来说,最容易引发这句评价的行为可能是:


  

  不喜欢加班,更愿意到点走人;


  工作不顺心了就跳槽或辞职,而不是为了钱耗下去;

  一提到生孩子、养娃之类的“人生大事”,恐慌明显多过期待;

  不爱做家务,尤其忍不了花一个小时做饭和洗碗;

  下雨天宁可多加点钱打车,也不想拖泥带水地坐公交挤地铁;


  认为“不开心”是比身上的小病小痛更需要解决的事;

  遇到态度不好的店家、货不对版的商品、响应不及时的客服……哪怕只是看了一部不如预期的电影,也要认认真真吐个槽,而不是动不动就“算了”。


  简而言之,任何一种“关心自己的感受,尽量不委屈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会被简单归结为“吃不了苦”。当然了,因为这样的“不能吃苦”,年轻人得到的外号也不少,从一压就碎的“草莓族”,到鸡毛蒜皮都算是个事儿的“第一世界问题”,以及被拿来形容千禧一代易燃易爆炸个性的“snowflake generation(雪花一代)”,国内国外都有,意思基本也都差不离:“Too young too simple,弱爆了啊你们”。

  

  不管上一代的态度是同情还是嘲讽,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年轻人对“吃苦”的定义确实变了,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物质向”变得更隐形、更“精神向”了很多。身体健康、财务状况方面的问题,比如生病或者缺衣少食,固然算是“苦”的一种,但焦虑、压力、社恐、抑郁等等情绪和心理问题,以及生活中林林总总令人不快的次要矛盾,像是“小确烦”“小确嫌”和“小确无助”,也被大家细细端详并且正式纳入了“吃苦”的范畴里。远的不说,仅从我所最近做的“能让人掉血 1%的日常细节”这个开放式调查就能发现,即使是“下雨天踩到一块松掉的地砖”“周一开会周日晚上却失眠”“上班要花好几个小时坐地铁”“每天做的都是一模一样的重复劳动”这种并没有带来显著伤害的困扰,严格讲起来,也算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确苦”。

  如果我们同意对“吃苦”的主流定义是随时代而改变的,也就不难理解“不能吃苦”的指责从何而来:对曾经近距离面对“第三世界问题”(也就是基本温饱问题)的人们来说,新时代那些坐在办公室或家里、玩着电脑和手机还能冒出来的“第一世界问题”,自然不值一提。但另一方面,如果因此得出“年轻人没怎么吃过苦”的结论,同样也是不够公平的:线上办公带来的随时待命式工作方式、在多国青少年中成为现象的“孤独”问题、被拿来调侃 80、90 后亚健康危机的“秃”“压力肥”……没有一个是靠“年纪轻轻”就能避过去的。心理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也发现,千禧一代报告的压力和焦虑程度其实已经超过了前人。而现象之所以成为现象,肯定不是一句轻飘飘的“阅历太少,想得太多”就能一概而论的。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