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医生亲述:有病人写纸条愿意捐遗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口述者:胡伟航(浙江医院ICU主任助理)


  时间:2020年2月13日

  胡伟航是大年初一驰援武汉的浙江省紧急医疗队中的一员。对口支援武汉四院。“每天我们都忐忑,最怕就是刚刚还好好的一个人,一转眼就救不回来了。”


  以下内容为胡伟航口述,记者电话采访整理。

  最怕就是刚刚还好好的一个人

  一转眼救不回来了

  我们浙江第一批紧急医疗队,一共有130多个医护人员,年初二凌晨到达武汉。

  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大家带着急迫而又担心的复杂心情,进入了武汉四院的隔离病房中。武汉四院共10个病区,一开始,我们接管2个,随着病人的增加,现在共接管了3个。

  浙江医院来了4个医生,我,还有呼吸科和ICU的3个。一开始,我想200多号病人,我们这些精兵强将调出来,帮忙控制住了就好了,不承想确诊病人越来越多,现实远比我们想象中严峻,医务人员不够,隔离病房改造时间紧迫。

  医护人员的压力也很大,像我这种本身在ICU的还好,其他医生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病情转危重,甚至死亡,内心受到的打击还是蛮大的。

  前两天我收治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虽然年纪大点,但来的时候生命体征都是好的,也没有基础疾病。家人说,就是买了个菜回来,感冒了,在社区挂了7天水,逐步逐步加重,这才送到了我们这里。中间我轮休一天,第三天再去查房,老太太已经没了。

  这种无力感,对我们重症抢救团队来说,真的打击很大。每天我们都忐忑,最怕就是刚刚还好好的一个人,一转眼就救不回来了。

  


  胡伟航正在照顾病人

  54岁阿姨担心一松手老天就收了她

  临终前还拉着护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每天看着受病毒侵袭躺在病床上面色灰暗的病人,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一个54岁的阿姨,1月7日入院,氧饱和度70多,呼吸频率四五十次,喘不过气,这种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但阿姨神志竟然还清楚,而且在这样濒死的边缘挣扎了两个星期。


  她有很强的求生欲。她总是拉着我们护士或医生的手,只要拉着我们的手,她就觉得安心,一松手,我们一离开,她就觉得老天要收走她。

  “医生救救我,我想活下去。”她努力地吸着氧气,紧紧拽住我们的手,拼了命说出这句话,灰暗的眼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

  可惜的是,医院里没有插管的防护,没有呼吸机,没有氧源,我们也不敢给她转院,因为她的情况在转院路上随时会有风险。我们想方设法,给她拖了10多天,最终还是没有办法。

  1月的最后一天,她走了。临终前,她还拉着护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其实这样的患者有很多,病人看到我们,无力但很努力地抬一下手,眼里都是泪水。每一次我一步一步退到门口,轻轻开了门又轻轻关上门,直到看到病人闭目养神,才走向下一间病房。

  这里的病人,大家都知道SARS,都经历过SARS,都怕死。虽然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低于SARS,但重症病人们心里还是很清楚,他们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好了,要么死了。

  “我的遗体捐国家”

  在武汉四院工作了将近两周,我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个47岁的男性。他在病房里20多天了,呼吸急促,氧饱和度才80多一点,正常人85以下就要死了。但是我们这里没有ECMO,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法缓解他的痛苦,得想办法给他转到金银潭医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2 秒